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演奏分析

时间:2022-03-11 01:36:36

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演奏分析

[摘 要]作为小提琴学习者的必拉曲目,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通常会忽略这个作品所要求的一些细节。本篇论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解释小提琴学习者在该首作品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演奏问题,包括:弓法的使用和版本问题。

[关键词]贝多芬 春天奏鸣曲 演奏法 弓法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欧洲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的别名,是贝多芬的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之一,创作于1801年。该作品音乐优美、激情洋溢、舒展奔放,但作品名字并非是贝多芬自己所起,而是后人根据作品内容所赋予的。这部奏鸣曲属于贝多芬的早期创作,在风格上继承了海顿、莫扎特同类作品的传统。乐曲虽然是在描写大自然的春天,但更是记录了贝多芬青春时代对生活的感受。

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是小提琴演奏者保留曲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部作品。国内的许多专业院校将此曲运用于教学中,几乎成为每一位小提琴学习者及器乐艺术指导的必奏作品。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无论对于小提琴演奏者还是对于艺术指导都具有很强的学习价值。这篇论文将分析小提琴学习者在对于这个作品的练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些演奏问题,包括弓法的使用和版本问题。

1 弓法问题

第五小提琴奏鸣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主部的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奏出。有些小提琴演奏者选用下弓作为第一个音A的开始,而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罗斯塔则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第一乐章开始的第一个音A应该用上弓奏出,这将使得整个乐句更加的流畅并且富有韵律,音色也会更加的自然,本文也比较同意这个观点。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主题再一次出现在再现部(135-139小节),再现部的第一主题和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应该使用同样的弓法,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力度上的变化。Sfzs出现在再现部的第138小节和139小节的强拍,这时需要增加运弓的力度和速度,而同样的旋律在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则可由小提琴用一种自然的音色轻柔的奏出。

2.音乐版本问题

音乐版本的选择对于小提琴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篇论文选择了两个音乐版本(G. Schirmer和G. Henle Verlag)来作为分析的对象。G. Henle Verlag的版本 是来自于贝多芬手稿的原始文本。这两个版本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们对待小提琴声部弓法的处理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以第一乐章为例,这两个版本的音符完全相同,但是在第79小节、81小节以及第83小节小提琴声部的弓法却截然不同。G. Schirmer 版本在这3个小节第四拍的16分音符上面加了连线,而G. Henle Verlag版本则是采用分弓演奏。这两种不同的演奏方式让音乐在演奏速度、演奏音量和情绪上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对于小提琴演奏者来说,G. Schirmer 版本是更加容易演奏相对快的节奏。而G. Henle Verlag版本在第79小节、81小节以及83小节小提琴声部采用分工的演奏方式,它在音量上有着更明显的优势,而且发音更加清晰。小提琴演奏者应该意识到此时在演奏G. Henle Verlag版本时运弓的速度要加快,毕竟在相对快的节奏里采用分工的方式演奏带符点的16分音符是比较困难的。

3.结束语

贝多芬的音乐内容相当丰富深刻,我们必须对之有准确的认识,才能明确演奏的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奏出具有生命力的音乐。《春天奏鸣曲》记录了贝多芬青春时代对生活的感受,这个作品的旋律清新明朗并且充满了热情,因而一直以来吸引着众多小提琴和钢琴演奏者学习、演奏它。这篇论文分析了小提琴学习者在对于这个作品的练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些演奏问题:弓法的使用和版本问题。分析可知,演奏者不仅要注意不同演奏版本的选择,而且弓法处理的不同会带来不同演奏效果。还应与合作者有思想上的交流和默契的协作配合,只有通过双方的协调配合,才能展现这个作品的整体之美。

参考文献

[1]赵惟简 《小提琴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 《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张宁和、罗吉兰 《音乐表情术语字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上一篇:瓜子作坊,三步妙棋赢市场 下一篇:农村创业注意九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