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探究

时间:2022-07-08 03:58:17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探究

一、改革背景

1.项目实施的时代背景

①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部、等六部委于2009年6月31日,在天津召开全国首届中职德育工作会议,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在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随着广西三年职教攻坚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各地职业学校扩招,生源增多,学校规范扩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带来冲击。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普遍是义务教育后的学生,他们面临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育,还要面临走向工作岗位、走入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和准备。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就更加迫切、繁重和艰苦。

③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在规模扩大、生源扩涨的情况下,切实担负起培养我国未来产业大举的重任,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举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落实《意见》和《大纲》,并以《意见》和《大纲》为指导,加强德育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当前面临的十分迫切和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④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各中职学校都在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学生的德育工作历来都是学校工作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实施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校的德育工作,很有必要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升到规范化体系的建设的高度来落实。

⑤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建设中已初步探索出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且有进一步推广的可行性。

2.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等六部委的《意见》和教育部的《大纲》为指导,以创建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为目标,搭建各种德育平台,设定相关载体,在平台上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激发,自觉参与行为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实践和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时展要求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

二、项目实施的过程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通过研究中职学校德育规范化体系的建设和实践问题,使学校能在德育工作中,以实践养成培养学生德育能力为核心,创建适合学生实践参与的德育平台,设立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载体,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途径,构建一个富有实效性的科学的规范的德育工作体系。

具体内容:充分了解和分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状况及实践养成的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研究理论,跟踪分析典型案例,创建各种适合学生主体意识激发的平台和实践载体,完成构建体系和建章立制工作。

(二)项目实施的方式

通过实践创新的方法,构建一支多层次的德育工作队伍,创建各种德育平台,设立相适应的载体,建章立制,规范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分层教育与综合教育相结合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三)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

本项目的实施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历时超过一年,主要是以学年度为项目实施、实践的时间;主要参与对象为08级(二年级)、09级(一年级)的学生;项目实施中没有中断,一个学年学生德育工作就是围绕项目的主线来实施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主要不是体现在时间上的进程,而主要是体现在空间上对体系的构建。项目用“三个要素”和“三条主线”来构成和惯通,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1、三个要素:即队伍要素、平台要素、内容要素。

(1)队伍要素是建设学校分层次的德育工作队伍。分为校级领导层次、中层干部层次、教师和班班主任层次、学生干部队伍层次。不同的层次赋予不同的职责和任务。

(2)平台要素是构建多种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平台。有新生入学教育(含军训、专业介绍及专业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宣讲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劳动卫生及安全教育等形式)、每周升国旗仪式、每年校运会、春秋游活动、重大节庆日文艺汇演、重大事件教育、课堂教学、日常行为规范十项达标等。

(3)内容要素是在不同平台载入爱国主义、体育主义、日常行为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爱心和感恩等相应的内容。

2、三条主线:

(1)学校——科室——班主任和教师

(2)学生科——班主任——学生干部

(3)学生干部——班级——学生个体

三、改革成效

(一)项目的效果评价

在实践中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完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一个校全面的、规范的模式,这一模式运行的最直接的效果,是使学生能在学校的引导下在不同的平台上实践和亲身体验德育的过程,在亲身的实践和体验中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让德育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一种习惯。

(二)改革成果描述

1、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在体系中的不同环节构建相应的平台,设定相应的载体,建设相应的队伍,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激发,自觉参与实践,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的熏陶,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在实践和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2、确定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平台、以德育能力提高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形式、以养成教育为目的”的德育途径。

3、经过实践创建并检验了构建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的各要素。构建了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呈阶梯层次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学校——科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生科——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班级——学生个体三条德育工作主线,初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网络。创设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实践和体验德育的过程。

4、德育工作体系结构图:

5、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1)打造了一支坚强而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队伍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从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不同层次的德育队伍,形成人人参与德育、人人关心德育、人人都有责任的队伍网络。

(2)形成了校园德育工作常态化机制。从每学年的新入学教育到学年末的二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动员、三年级毕业生的毕业典礼的学生重大的人生转折和选择期,到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再到日常课堂教学和日常行为规范十项达标等常规活动,一个个的活动平台、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德育的熏陶。

(3)校园呈现良好的德育氛围、师生身心健康、精神向上。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建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体系,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得到完善的结合,神形并进,以德育为核心营造一个崭新的校园文化风采,陶冶了师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从而也促进了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一年来,学校获自治区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获桂林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两个专业获自治区示范专业,课题主要参与人获桂林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两名班主任获桂林市优秀班主任,一名班主任获自治区优秀班主任,一个班级获自治区优秀班级,多名学生和学生干部获自治区及桂林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校园平安稳定,学生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德育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

四、成果形式:

五、思考与反思

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在新形式下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校情、生情的德育工作方法,是学校能从全局的角度谋划和驾驭学校的德育工作,反思整个研究过程,觉得项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空间,一是在理论和探讨和提升上有欠缺;二是在研究对象上还是以学生群体为主,缺乏对学生个体及个案上的跟踪和分析。对成果的总结、整理还不够全面和完整,尚缺乏典型和特色。今后将继续在体系的完善及作用的发挥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一条更富中职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途径。

收稿日期:2012-10-19

上一篇:《新课改 新理念 新要求》 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