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教育对策

时间:2022-07-08 01:44:48

浅谈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教育对策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不良学习行为则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存在着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纠正呢?

一、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认真及时完成作业

在跟家长的平时交流中,我经常听见家长说到这样的情况:我家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我家孩子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我家孩子每次都要等晚上六七点钟才开始写作业;我家孩子做作业要花三四个小时呢……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像我们都不能保证两件事同时都做的完美的时候,更何况是注意力还没有完善的小学生呢,这样的作业质量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对策:

(一)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具体要求

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规范化训练时,要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首先是看孩子的坐姿是否端正,做到抬头、挺胸、两脚自然分开,还要做到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远、书桌离胸部一拳头远,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其次强调学习用具要齐备,切不可需要什么找什么。第三,要强调做题时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时的自觉检查习惯,这些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

另外我们有的家长习惯于陪读,回家作业家长读一题 ,讲一题,学生做一题。这样害大于益。最明显的是给孩子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感,严重的会直接损伤孩子有待发育的独立生活能力。其次表现在孩子的作业上,完成就了事,反正是爸爸妈妈教的,不会有错。到了中高年级,作业虽是自己做,但文章最后的一个标点还没加上,算式最后的答案还没写上,就认为大功告成,检查这是家长的事了,有的断章取义说是老师的要求,要家长签名。还有的家长乐此不倦,有错误时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连怎么改怎么改都一并告知,久而久之,则形成了孩子作业不认真,等待父母检查的习惯,考试时不能够自己主动检查。

(二)教会孩子读题、审题,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还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

(三)家长在家中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如给孩子独立的房间,或给孩子固定支配的书桌椅、时间等,不要占用孩子的书桌堆放杂物或玩乐,也不要随便要求孩子在固定学习的时间内做家务或其它事等等。 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好榜样,在孩子学习时,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也应自觉学习,如读书、看报等,如果能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则是更好了。家长以身作则,孩子就会模仿,经过一段时间后养成习惯了,就化作了孩子的自觉行为。另外,家长给孩子玩的时间。孩子在校一天后,应该说比较紧张的,因此家庭作业做完后,家长要给他们放松的时候,例如看看电视,打打球,下下棋,或者跟同伴玩玩游戏。

二、不注意记忆,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有些学生不是记不住,关键是他不去注意记忆,不听也不关心学习他人的话语。这些都源于现代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和对学习的漠视。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其次,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再次,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

三、经常拖拖拉拉,懒惰

学习上拖拖拉拉的人,是不会出成绩的。这些学生大都学习不能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另外还表现为,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经常丢三落四等等不良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此以往,"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四、怕答错而不举手回答

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经问询,很多学生都是怕答错题而没面子,怕丢人。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很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乐观自信常常使人树立更高的信心和目标,去战胜强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居里夫人也曾经说过:“我们需要有恒心,有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心。”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培养其自信豁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五、课前不知道预习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去预习。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和家长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能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

上一篇:利用复习强化英语教学质量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