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不回家

时间:2022-07-08 01:15:34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梅子 撰文/明月 可心 国良

一串数字惊心动魄地摆在我们面前:从2004年至今,广州铁路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和帮助的离家出走的孩子,每年都呈递增趋势,2004年是690人,2005年是973人,2006年1-5月份,又有443人,其中光是2006年5月就有67人,其中4人以上结伴出走的就有三批15人!

如果我们进入“百度”或“GOOGLE”搜索一下,有关“离家出走少年”的讯息,每个网域都能给出近20万条相关资讯。近年来,四川省抽样调查也发现,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龄大多在14岁至17岁之间。在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中,女孩占了91.6%;男孩占了8.4%;在校学生占了91.5%。面对这样一组数据,我们不禁要从心底发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决然离家,离,1:那个或温暖

或安全的港湾?父母离异、家庭暴力、学习压力、迷恋网络、很想出去玩……诸如此类的理由,令这些孩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现实的道路――离家小走。孩子离家出走后,父母们停下所有的工作,耗尽财力去寻找他们。在警方和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下,很多孩子平安归来,然而他们见到激动万分的父母时,表情却无一例外地冷淡。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声称“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自己家”。

让我们试着打开出走孩子的心灵档案。

原生态发言:“别光像养猪一样养着我,你们能不能让我体会到一点亲情和爱?”

发言人:15岁,张圆圆。家庭成员:父亲,继母,弟弟。父亲和继母都是出租车司机。

张圆圆在两年中的离家出走记录是7次。现在,她的父亲张建荣师傅,最怕在微波炉上发现女儿的纸条,女儿通常在纸条上冷冰冰地声称她对家里消失的几百块钱负责,然后无一例外地说:“我讨厌这个家,我在这里快窒息了,别来找我,我想出去透透气。”

张圆圆7岁时,母亲死于心脏病。母亲猝死时小圆圆就在母亲驾驶的大货车里;4年后父亲带着她和弟弟与一位“的姐”结了婚。张圆圆的继母对姐弟俩谈不上有多亲昵,可也谈不上不好。圆圆父母换班开出租,全天跑在家呆着的时间非常少,张师傅对女儿的要求就一个,就是功课要好。他经常唠叨的一句话是:“哪怕你在班里拿到第一,那你在全校呢?在全市呢?”除此之外就是给女儿吃饱穿暖,给她买辅导书;张师傅连电视也不让女儿看。他的想法很现实,“文化低就得吃苦,比如我,只能开夜出租挣苦钱,这里面的难处是现在的孩子受不了的,所以她只有把书读出来。”

圆圆是张师傅花钱送到这所重点中学的,圆圆学得很吃力。紧接着,另外一个坏消息也来了,学校要把他们这个年级分成三个快班、四个中等班和两个“差班”,照圆圆目前的成绩,是要分到“差班”去的。得到消息后张师傅也很着急,对圆圆的管束变得严厉起来:首先嫌她在装饰头发上花了太多时间,要求她剪成短发。圆圆不喜欢她的新发型,为了“抗议”,从剪发之后,无论多热的天气都戴着帽子;然后,是圆圆刚买回的一本动漫书,被逼着当着继母的面撕掉了。圆圆称那是她的一个梦,她喜欢美术,将来会当一个动漫设计师,爸爸却说:“你还是先对付将要来到的分班考试吧,至于将来你干什么,我们不干涉,但你至少得考上大学。”

他太想女儿能把书读好了。但他却从未将自己的心里话跟女儿交流过,因为忙累,他一天跟女儿的交流也就三句话:“今天考试没有?分数多少?”“吃过饭吗?”“缺钱花吗?”这使得本来就缺乏母爱的圆圆在心理上越发与父亲疏远与对立。圆圆给惟一关照过她的人――她的班主任张老师写过信,曾经吐露过心中的怨愤。她说:“这个家我已不认为是个家了,我只当是一个让我吃饱喝足睡觉的地方,我从未从中得到过其它的东西,爱是一点儿都没有,更别说其他的如关怀、理解。在外面我虽然饿、累、苦,可我愿意,再饿再累我也不愿意看到那个家。”“不是给我吃饱穿暖就行了,那是养猪的方案,我是人,我有思想,有尊严……可这个,他们(父亲和继母)却从来想不到给我。”

张圆圆在她给班主任的信中,已经把自己离家出走的真实原因说得很清楚:她缺少精神关怀和心灵对话。这也是张圆圆迷恋上网的一个原因,因为很多话,网友耐烦听她说,父母不耐烦,父母只问她要成绩,要排名,而且认为女儿的成绩下降就是网络惹的祸,经常当着女儿的面骂网络和女儿的网友,这使父女俩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圆圆每次出走,过夜的地方几乎都是网吧,父母和张老师彻夜去她可能出现的网吧找,但一次比一次难度大。最后一次,找到圆圆是因为网吧老板报了警:圆圆因为“实在难受”,吞服了100多粒安眠药。

被抢救过来后,圆圆提出来不想回自己家,要寄宿在张老师家里,“要不我还会走的。”父亲张师傅的脸色变得苍白,眼神也变得无助了。

无独有偶,四川南充市营山县某校15岁女孩陶陶在一篇作文《暴风雨》中这样写道:“暴风急雨,打得我好辛苦,打翻了我的破巢,到何处找一个栖身场所?”陶陶的父母经常吵嘴打架,孩子成了双方的出气筒,常遭到责骂和耳光。母亲再婚后,为生活还是经常吵闹,这更加刺伤了陶陶的心。一气之下,陶陶约同班同学离家出走,两个孩子到蓬安火车站后被两个社会青年“关照”,在一番折磨之后,被两人以几千元的价格转卖,最后她们寻机在网上发出求救信后才被营山警方解救。

《分忧》感言:

做父母的以为给孩子很多钱就是给她爱了,但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是敏感的,体察是细微的,但父母却忽略了这些。圆圆的父亲,恨不得女儿是一架考试机器,给它投钱。它就应该考出好成绩。甚至做父亲的自己也会很委屈:“我从事的是很辛苦的一个行业。女儿为什么不体谅我们?”这一点,也是需要巧妙沟通的,才能让圆圆这样比较讲“精神需求”的孩子认同。张师傅不妨让圆圆跟车一夜,让她体会一下父母的辛苦,一方面,是让孩子换位思考,体谅父母原先的不周到;另一方面,也是阐发她刻苦学习的动力。还有一点就是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初步设想,如圆圆想当动漫设计师,便可以鼓励她,创造条件让她为这一职业做准备。得到支持的孩子比较经得起打击,也不会随便不辞而别了。

关照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温暖和爱,是这类家庭最应该意注意的。

原生态发言:“我无法面对爸妈期待的眼神,无形的压力让我喘不出气,我要出去避避暑,透透风了……”

发言人:兰芽,18岁,高二学生。家庭成员:父亲、母亲。父亲经营一家广告公司,家庭经济状况不错。

兰芽的爸爸是博士,妈妈是硕士,两个人对女儿的期望值很高,不管怎么说,即便不比我们强也得和我们差不多吧,总不能一代不如一代啊!这是兰芽妈妈和外婆在电话里的对话让兰芽听到的。兰芽从懂事那天就觉得自己任重道远,身上肩负的使命太重了。到了高中后,她觉得自己的压力更大了,拼命学习成绩却提高不快,而且上课时又总是不由自主地走神,常常看着天空

的鸟发呆,要能当一只鸟就太幸福了。

5月初,长假结束的时候兰芽出走了,当时,这位高二女生身上揣着两个月在学校吃饭的伙食费。兰芽的出走是父母完全没有料到的,兰芽在文艺特长班就读,成绩是班里的前五名,最近也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五一长假,兰芽曾经抱怨过上高中以来,所有的假期都在补课,都没法出去旅行。对此,父母也只是草草安抚说:“大家都这样,你高二了,又不是小学二年级。”

然后,兰芽就从父母的视野里消失了。

情急之下兰芽父母问遍了兰芽的好朋友,其中一位女生提供的讯息说,兰芽此次的出走很有可能是在做一次“浪漫的漂泊”。因为她曾多次对同学提到过,人生太沉闷,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享受一种不受管束的感觉。兰芽还透露称,她很想见见南昌的两位网友。

兰芽的父亲就去了南昌,茫无目标地搜寻了两天。他知道女儿的QQ号,委托女儿的同学设法上网与兰芽联系。果然,兰芽回了话,称她“现在很好,过两天就回去,叫我父母不要瞎找。”当兰芽的同学要求她快点回家,说她父母精神都快崩溃时,兰芽淡淡地说:“我只是想放松一下,看看外面的世界。再连续不断地过那种日子就得自杀了。”兰芽还透露说,网友见到了,他不肯借钱给她,她只有在网吧过夜。“出来这一趟,比父母教育我多少次,说网友不可靠,还有收获。”

又过了三天,弹尽粮绝的兰芽回来了,这一次出走的“震慑”作用是很明显的:刘博士和妻子对孩子的归来表现出“有限的欢喜”,也不敢问女儿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以及为何出走等详情,怕惹急了女儿,再次发生离家出走的事。刘先生无奈地说:“孩子的这一招很厉害,弄得我们动辄小心翼翼,原来,我们自以为对她还是很了解,对她盘问得很细,讲话也比较冲,现在,她仿佛完全是一个陌生人,我们都不大敢管她了,更不敢给她任何压力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反倒是和妻子一起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了。”

事实上,心理压力过重让很多孩子不堪重负。四川省某市重点中学重点班有三名15岁女孩的父亲都是公职人员,他们对女儿的学习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语文和数学要达到95分以上,物理和化学要达到90分以上。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她们的成绩排名下降,难以承受父母的责骂,便相约离家出走。丁丁在给父母留下的便条中说:“爸爸,由于女儿难以忍受家庭‘炼钢厂’的高温和学习的繁重压力,我走了,到另外一个世界去换换环境。”丁丁出走后,警方通过1个多月的艰苦调查,才将在广东省某镇一家酒店“上班”的丁丁解救。无独有偶,南部县某中学的8名女学生,因为成绩欠佳,都遭到了父母的多次打骂。二次中期考试后,8名女生考得不好便相约出走。其父母和亲友四处寻找,警方也多方展开调查,最后才在合川市将8名女孩解救回家。

“分忧”感言

我们很多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愿不知不觉地强加给孩子,用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孩子,孩子不能承受压力之重,便选择了逃避。本来这一时期的女孩就常常沉浸在幻想中,生活越单调、越禁锢,他们对“远方”的想角越离奇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说,给孩子减压的同时,让孩子有机会参加一些有组织的“单独旅行”,不只将“出走”的欲望降到最低,也满足了孩子开阔眼界的愿望。

兰芽父母和许多出走孩子的父母的另一个困惑是:怎样跟归来的孩子相处。他们选择近阶段不去盘问孩子,不去逼她做“交待”,这种“冷处理”的方式是对的,但,父母也不要怯于孩子出走可能的震慑力,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会给孩子一种错觉,认为父母是在极失望中放弃她了,对她人心理上重新回归到这个家庭,极度为不利。所以,在事件过去一个月左右,父母可以在无意间问一问孩子对出走的感受――她愿意说哪部分,就产哪部分;说10%也行,说30%也行,关键是让她感受到:就算经历了这件事,父母也视你为朋友,视你为可以交心的人。

原生态发言:“钱不是我拿的,难道我只有被

冤枉的份吗?等我倒票赚到了钱,就去广州找奶奶。我再也不想回那个家。”

发言人:文涛,13岁,湖南岳阳人。家庭成员:父亲、母亲,一哥一姐,父母下岗后经营一个早点铺。

株洲火车站的民警抓到最小的“假票贩子”文涛时,被这个孩子眼神中的冷漠和满脸的稚气惊呆了,这个孩子才13岁,已连续4次离家出走,这次是扒货车来的株洲,靠捡矿泉水瓶子过了半饥不饱的一‘个月以后,文涛被一个假票贩子收编了,管他两顿饭,带他回出租屋睡觉,文涛的任务,就是向旅客兜售假火车票。

根据文涛提供的讯息,民警抓到了那个控制他的假票贩子。假票贩子大呼上当,称文涛对他说了假话,自己出于同情才收留了他。“这小子说他父母离异,亲妈妈在广州,后妈对他动不动就打骂,他受不了才逃出来的。他还说,大叔看你心肠好,我愿意跟着你,给你当干儿子。”其实文涛父母从未离婚,他也从未有过后妈。当民警通知他,父母为找他花了4万元钱,父亲将直接从岳阳找一辆车过来接他时,文涛号啕大哭,称“妈妈冤枉了我,我死也不会回家。”

原来,文涛父母做小生意维生,性格急躁。文涛从小又比较任性和调皮,因此无论三个孩子闯了什么祸,过失都可能记在他身上,文涛老爸气急起来还会用鸡毛掸子抽他。这一次,是因为文涛妈妈发现自己包里的钱少了,跑到学校质问他,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丢尽脸面,事后,文涛妈妈发现钱是自己收到了抽屉里,错怪了儿子,却也没有跟孩子道歉。文涛妈妈还当着一家人的面说:“他不就会玩一个离家出走吗?每次都走不出30里地去,饿了还会回来……”文涛第二天就离开了家,他准备在株洲赚到了钱以后,到广州去找奶奶。文涛一直对派出所的民警说,他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10岁时奶奶被广州大伯接去生活,他才回到父母身边。“我能感觉到爸妈对我的态度跟哥姐不一样,他们根本不相信我,我要去找奶奶,奶奶是信我的。”

“分忧”感言:

文涛在奶奶身边长大,与父母感觉较淡漠,这类孩子本来就潜藏着这样的不安:怕父母不接受自己,怕自己在家里成为“外来户”,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而文涛父母的作为恰恰强化了文涛的不安,导致他内心深处对这个家的抵触。此外,“出走史”是孩子的隐痛和伤疤,动不动去揭这一伤疤,极容易导致孩子破罐破摔的心理,也会令“出走”成为惯性。其实出走过的孩子,特别怕自己从此成为“问题小孩”,也怕从此父母放弃他随他去。摸清了这一心理,做父母的就可以有的放矢,想方设法给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欣赏,让他逐渐从动辄出走的惯性中解放出来,也改变其自卑自弃的心态。

幸福制造――网友献策:预防孩子离家出走的N条措施:

鉴于现在孩子出走见网友的比例越来越高,父母当然有必要对孩子讲一些网络陷阱的案例(电视上有类似的短片时可以让孩子来看),但也不要喋喋不休渲染大过。鉴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逆反,你越禁止的东西他可能越好奇,点到为止的效果比较好。(网友“泡泡”)

有些孩子天生对读书不感兴趣,他也许希望学一门手艺,早些进入社会,如果父母逼他去考大学,走永远也走不通的路,压力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出走。为什么非要把孩子逼在一条道上呢?孩子是独立的,并不是父母别在衣襟上的勋章。(网友“蓝眼睛猫”)

出走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征,认为“跟父母没什么可谈的,他们什么也不懂。”所有父母不是想交流就想交流得顺畅的,要学习和了解这一代青少年的喜好,在网络知识、娱乐资讯、球场资讯、青少年心理方面,都要“补课”,这就是“放下身段”,惟有“放下身段”的父母,才可能与孩子有真正的沟通。(网友“炒米糖”)

可以与孩子在MSN、QQ上交流,互相留条写信也可以。看到孩子最惊世骇俗的想法,不要大惊失色,要不动声色,在你做出反应之前,要问一问自己,“我有这样的反应,对得住孩子的信任吗?”(网友“3046”)

从小培养孩子对父母、对家庭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要言传身教,让孩子看到自己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沉着,要从小让孩子知道:一走了之、逃之夭夭不是英雄所为,而是懦夫行为。要让孩子知道你们永远爱他,支持他。同时,他对父母也应该有交待、有责任。(网友“黄土豆”)

上一篇:未办理托运手续的货物丢失,车主应当赔偿吗?等 下一篇:生命终点真爱相送:姐姐是手背妹妹是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