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亏损,谁之过?

时间:2022-07-07 10:59:08

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通过一家家声名显赫的外资银行的打理,迅速蒸发。投资者遭遇到巨额损失后,走上维权的路,是谁弄丢了他们的钱?

不断有“受害者”站出来,揭发外资投行的“血洗”行径,星展银行(香港)、香港荷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都在名单之列。一个化名金亮的投资者,愤而维权,希望通过网络找到更多的受害者,一起向有关部门申诉,追回自己的资金。

投资者的巨额亏损,是谁造成的?谁应负责?对此,立场不同,看法自然迥异。

在香港银行眼中,他们的销售并没有问题,这不过是一些投资者赢得起却输不得。

不过,在国际金融掮客中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在中国大陆好赚钱,因为“钱多人傻”。正因如此,有些投资者已经不愿意提及此事,除了不愿露富,还因为这般弄丢一大笔钱不是件光彩的事儿,他们不愿意被贴上“无知贪婪”的标签。

在此次亏损事件之前的一两年里,媒体曾密集报道过华尔街精英的故事。他们西装革履,飞来飞去,穿梭在堂皇的写字楼和高档的酒店里。在江浙、深沪等地区,通过朋友圈,他们向中国的富人介绍如何把资产转出国门,如何投资世界。

彼时,媒体关注的是金融精英们上流的生活与工作。直到今天,我们才真正明白维持这些精英们高昂开支的钱来自何处。

在计算这些精英们赚了多少钱时,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话广为媒体引用。谢国忠曾在摩根斯坦利工作多年,深知同行们的游戏规则。他说,假如客户有1000万美元,客户经理让其买1亿美元合约的Accumulator,按照毛利最好5个百分点计算,投行收入就有500万美元,而客户经理个人收入一般是投行利润的30%,即150万美元。“为了拿到巨额佣金,连朋友都会卖掉。”

据谢国忠介绍,2007年投资银行分奖金,拿几千万美元奖金的人有不少,几百万美元的更是多如牛毛,“当投资者损失惨重、欲哭无泪的时候,这些拼命推销Accumulator的私人银行家却在享受天堂般的生活。”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也说,据他所知,就有某知名投行的客户经理靠着向他的大陆客户卖此类产品,赚足钱后回了台湾老家。

现在,投资者亏损了,理财顾问有什么补偿吗?某银行人士说,由于银行认为已经向投资者告知、揭示了风险,并有一定的证据,银行或者理财顾问并没有赔偿责任。

从投资者爆出的种种细节看,投资者很可能被蓄意蒙蔽。事实上,在向外资银行抗议、申诉多次后,金亮称外资银行和它们的理财顾问为“穿西服的无赖”。

“绝大部分内地投资者都是被误导和欺骗的。”黄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Accumulator产品的特性就决定了营销过程中的问题。首先,产品销售带来的利润极其巨大。其次,产品设计非常复杂,容易形成销售机构和投资者之间极端的知识不对称性。这也是银行热衷于推销此产品的原因,就是要利用这种不对称来榨取巨额利润。再次,产品风险和收益极其不对称,极少利润封顶但亏损无限。如果这种不对称性彻底跟投资者解释清楚,很多投资者是不会投的。

一方是巨额亏损,一方是丰厚的利润。尽管投资者感到上当受骗,却无力改变结局。在香港,内地投资者甚至无法找到称心的律师。

一位投资者感叹说:“我们到香港去请律师,发现外资银行基本把好的律师都请遍了,以至于内地顾客到向香港去请这些律师的时候,很多律师事务所表态已经不能受理了。”

或许是对近日内地投资者巨亏事件的回应,香港金管局做出决定,将严格监控理财产品的销售流程,银行不得将理财经理理销售产品的数量与薪酬挂钩。

已经有学者意识到,投资者受到侵害后无力申诉,跟我国金融监管空白有关。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尚处于我国监管的盲区,没有相关法律条文可咨投资者援引。

这就需要中国监管机构不仅要订立法规条文开放市场,还需要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开放后,进一步学习如何监管好市场,切实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金融消费观念的更新,居民的理财需求和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趋势并不会因金融危机而逆转。正因如此,理应亡羊补牢,解决诸如银行不规范的理财行为、投资者理财知识的匮乏,以及监管的缺位与滞后等等问题,

插排:当投资者损失惨重、欲哭无泪的时候,这些拼命推销Accumulator的私人银行家却在享受天堂般的生活。

上一篇:外资银行的理财陷阱有多深 下一篇:过犹不及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