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的“专业”

时间:2022-10-09 03:12:28

过犹不及的“专业”

当外资银行的投资顾问向你介绍某款产品,字里行间充斥的几乎都是专业术语,或者用全英文描述产品的时候,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对,专业!

专业是种优势,可是当刻意的强调专业,而隐瞒或忽略专业背后的某些事实时,这种“专业”就显得有些“过犹不及”了。

这是一份迟到的说明书。因为直到投资者的投资损失殆尽了,KODA的中文版说明书才被送到部分投资者手中。而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投资唯一的了解是来源于投资顾问的解说,和厚厚的英文版说明书。

“专业”凸显价值?

合约设有Knock Out Price(终止价)和Strike Price(行使价),Strike Price与签约时的市价相比有一定的折扣。并约定,当合约生效后,若挂钩资产的市价在Knock Out Price与Strike Price之间,你可以以Strike Price从对方手中买入指定数量的资产。当然,并非无限制的。合约约定,当挂钩资产的市价高于Knock Out Price时,合约终止,不能再继续以折扣价买入资产;而当挂钩资产的市价低于Strike Price时,你必须定时使用Strike Price买入双倍、甚至四倍数量的资产,直到合约终止为止。允许使用杠杆交易。

这是累计期权合约(Accumulator)的基本原理,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合约中挂钩的资产可以是某只股票的股价,也可以是外汇的汇价,形式多样。

没看懂这个基本原理?那如果全部用英文描述,再辅以各种图表、数据,能完全明白吗?肯定也不能。但是就是这种专业,有可能就会让你心动,尽管不能完全理解其意思。

但是,对于上面那段话,我们还可以这么表述:假定挂钩某只股票,现价是100元,签署合约后,你能从对方手中以80元(行使价,按8折来假定)的价格购买,不过若股价的涨幅超过了105元(终止价,按照5%的涨幅来假定),你不能买了,合约自动取消;但是,若股价低破了80元,你就必须定时、持续地以80元的价格双倍的购买这只股票。想终止?对不起,合约期限没到。账上没钱了?补仓,继续追加资金。确实一毛钱都拿不出来了?哦,那对不起,你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斩仓,出局了,若采用杠杆交易,有可能你还会倒欠对方钱。

或者还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签了这种合约,你就是在用无限的亏损来搏取有限的赢利。

是的,看到这你就明白了,这就是江湖中传说的“富豪杀手”合约,由专业的外资银行发出,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亿万富翁变成“贫民窟的百万负翁”。

信服这种专业了吗?这是专业的“致负”之道。这种专业,都能让中信泰富折戟江湖。

专业的背后

其实这种合约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不该用这种“专业”来从非专业人士的手中骗取资金参与这种“赌局”。据悉,在美国市场,这种产品是禁止销售的,因为这种产品在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对赌协议,外资银行坐庄,你下注。机构都不一定能玩过坐庄的庄家,作为非专业人士的你觉得自己能玩过庄家吗?

而对于这种产品的销售,香港有过规定,就是只能卖给专业投资者,而不能卖给非专业的投资者。不过,对于什么是专业投资者,除了几种职业人士可以界定为专业投资者外,其余的就是按照资金量来衡量了:800万港币以上的投资。这样来看,所有签约的投资者似乎都能认定是“专业的”投资者了。

而事实确实如此吗?如果确实这样,为何会出现层出不穷的披露外资银行发行的这种产品“就是一个骗局”的事件?包括倒闭了的雷曼的“迷你债券”,也曾掀起一波抗议的浪潮,近万人因其而蒙受巨大的损失。虽然这两种产品并不相同,唯一的相同点,可能就是都用“专业”掩盖了产品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并不是投资者在事前都能理解的。

何必舍近求远

不可否认的是,金融衍生品对金融市场的繁荣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例如,这场金融风暴中倍受关注的CDO(担保债务凭证)、CDS(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但是若没有专业的技能,你要想玩转它们有点悬。

而占国内理财市场“半壁江山”的内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标的大多都非常稳妥。当然,也有风险较大的产品,而这种产品最差的情形是什么呢?以某一个银行的风险提示为例:“风险提示:本理财计划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您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最差情形为您的本金及收益全部损失,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也就是说,最多也就是你的钱亏完了,不会成为负数,也不会倒欠银行钱,更不用担心收到银行的“要求归还损失”。

还有一点优势就是,你能看懂你购买的这款产品的投资标的,哪怕你没有专业的投资经验,例如,在股市火爆时推出的打新股理财产品,标的就是新上市的股票;还有,比如有的理财产品,投资“银行间货币市场存拆放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债券回购等”。

投资的目的在于赚钱,而赚钱与投资的手法是否复杂并没有太多的关联;理财的目的在于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而不是为了去追求所谓的“复杂”“专业”。将简单的东西说复杂了,往好了说,是“专业”,往坏了说,肯定含有欺诈的目的。既然如此,何必要舍去哪些自己明白且能掌握的理财产品而选择玄而又玄的?

插排:

签了这种合约,你就是在用无限的亏损来搏取有限的赢利。

小链接:

骗人小伎俩

1、打着专业的幌子,尽可能的将简单的介绍往复杂了说,以给人专业的影响。

2、对利润的介绍远多于风险的提示,以吸引你投资。

3、产品介绍时提及的风险控制措施在产品真的遇到风险的时候,往往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4、合约是标准格式的,几乎很少能有修改的,因此,当产生纠纷的时候,他们占据着法律优势。

5、出现亏损后,优先补偿他们的损失,甚至不惜损害客户的利益以保全自己。

6、亏损会以各种理由开脱,甚至会告诉客户,风险原以写在合约中了,而在此之前,客户可能根本就没有见过合约,或见的是英文版的。

上一篇:巨额亏损,谁之过? 下一篇:外资银行理财:“洋为中用”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