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低碳旅游发展思路和对策――以耒阳市神泉洞为例*

时间:2022-07-07 06:46:44

区域低碳旅游发展思路和对策――以耒阳市神泉洞为例*

摘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探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业的低碳化主要表现为旅游企业能源效率的提高与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理性化。本文以耒阳市神泉洞生态休闲山庄为例,探讨区域低碳旅游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耒阳市;神泉洞景区;低碳旅游开发;思路;对策

耒阳市神泉洞生态休闲山庄位于耒阳市北面哲桥乡三义村境内,地处耒阳和衡阳之间,东面紧靠107国道,跟国道不到一公里,有水泥公路相连。通过107国道距耒阳市约10公里,距衡阳市约50公里该区与107国道之间有一道不高的岗地与之相隔,国道车流噪声灰尘对此区毫无干扰。这里自然资源以水面占主要,由大小六口池塘组成,占规划区域面积近40%,其中最大的池塘(神泉湖)最宽水面约160米,长达300米,水面周长800米,水体面积60亩。水深在1.4米~3米之间,形状比较稳定,成一较偏的口字,神泉湖以北岸边有一眼长涌不沽的泉水――神泉而得名。神泉湖东有连着的三口池塘,北面有两口塘。整个水面为68亩。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体水面的南北两侧各有一流量稳定、四季不沽的来自欧阳海水库的流水,为灌溉下游水田而不停歇流淌,整齐规划的小型渠道,为本区域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发展思路

1.主题定位。山水园林型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神泉洞生态休闲山庄以生态休闲产业为龙头,以园林建筑为特色,以中高端客源为市场主体,为城市居民提供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的场所和设施。通过休闲活动,让城市走出闹市、放松心情、恢复精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发展目标。通过神泉洞生态休闲山庄的示范带动作用,促成三义村旅游业的全面开发,成为耒阳市近郊旅游的后花园,与耒阳蔡伦旅游、农耕文化旅游相互配合,促进耒阳旅游业的全方位发展。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景观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保持良好,开发利用地段及时进行植树种草绿化。同时,全面实行优质服务和高水准管理,使旅游区质量等级达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AAA级旅游区标准。

二、发展对策

1.提高低碳消费意识。首先要对公众广为宣传。在媒体上开辟专栏,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弘扬低碳消费文明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低碳消费的浓厚氛围;其次要对决策者和宣传者进行宣传教育;第三要对森林旅游业直接建设者进行重点宣传。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通俗、易懂、贴近、科学,倡导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和节俭克用的社会风尚,促进公众认知,转变公众责任观念,引导人们改变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在公众的宣传教育中要突出青少年这一重要角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再教育体系,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2.注重规划和布局。以现代社会 “顺其自然”、“回归自然”与传统的“天地人合一”为基本观念。注意当地社会文化习俗,保护和改善整体环境,引入全新的旅游消费理念。将神泉洞生态休闲山庄建成一个生态优美、环境舒适、洁净幽雅、宽松惬意的城市和乡村文化相互交融的一个文化生态休闲旅游新村,全力打造一种经营乡土化与功能现代化的高品质旅居环境与广泛适合旅游者需求休闲环境。一是规划空间布局与建筑方面既要符合新型村落建筑特色,又要与景区湖色环境相协调,吸取其江南园林村落依山傍水、自由布局结构与森林公园土木建筑特征,全力打造一种景观乡土化与功能现代化的高品质旅居环境和参与休闲环境。二是加快森林氧吧健身区的建设。为改变生态环境,对于神泉湖北面的山坡,除小量地方搞房屋建筑外,应尽早进行全面造林绿化,在西头的原有松树林地段,补充种植国外松,这种树生长快,树形美观。有些地方也可以考虑植些桃树,既生长快又有花有果,但品种要选好。其他地方要考虑种些生长快、成林快的树种,绿化种植时要留下游路休闲椅及观光亭修建的位置。观景亭拟选址于休闲旅馆与接待中心之间北面海拔110.2米处的制高点上。三是强化渔业体验参与区建设。景区水面占50%以上,水面的利用很重要。对几口小塘的水面养殖已有规划,而对大面积的神泉湖的鱼类养殖应予以考虑,如何利用水面实行科学养殖、立体养殖,如何利用水面组织旅游者参与渔业体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游客自己驾船下湖观鱼、喂鱼、捕鱼,让游客在游憩中学到一些渔业知识,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是一件提高游客兴趣,争取回头客的一大举措。

3.发展绿色交通,提倡选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低碳化交通工具。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森林旅游区内禁止外来车辆、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以保护生态环境;修建环保停车场,使用无污染生态材料,如石板、卵石、沙子等铺设景区道路:(1)公园内车行道。设计从大门门楼侧经神泉湖堤坝至山庄各功能区的环形公路1500米,按三级路面设计,宽5 米,坡度2~3%,转弯半径不小于20米,水泥路面最小厚度为18厘米。(2)游步道:休闲山庄规划两条,一是环湖游径及各功能区之间的连接通道宽1~1.5米,连接各个景点的游道宽0.8~1米,总长1800米。二是近期规划可以建一条宽1米的简易石板梯级道,长约180米,直达观景亭。进一步发展以后,此道应建成宽3米、两边加护栏的登山大道。(3)健身道:为登山休闲、健身游道,总长约1000米,宽0.6~0.8米,适当建一些石凳、木椅。

4.加强政府的政策激励。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期待大量的绿色环保企业。绿色环保企业是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实践者。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通过税收、经济补偿等方式,影响旅游企业经营者的行为。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对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业,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污染破坏资源与环境的程度,征收排污税、碳税、污染产品税等环境资源税;对利用低碳或零碳能源新技术代替高碳化能源,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的旅游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直接补贴。

5.强化政府的低碳化管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三条明确提出“公共机构应当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制止能源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乡村旅游主管部门应尽快制订符合乡村旅游业低碳化发展要求的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标准、乡村旅游旅游服务标准与乡村旅游管理标准,使乡村旅游开发、经营、消费和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鼓励乡村旅游企业研发“低碳旅游”产品、服务及项目,开展“低碳旅游证书”等考评活动,以激励和督促乡村旅游企业尽量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协调旅游、环保、能源、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为乡村旅游业的低碳化经营服务。实施“旅游信息化”工程,积极推进旅游管理部门无纸办公,充分利用旅游信息网络进行营销。

*此文系2010年度湖南省情咨询决策课题部分研究成果(编号201011BZZ185)

参考文献

[1]周生华.低碳经济的生态旅游实践.今日中国论坛,2010.4:23

[2]刘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科协论坛,2010.5下:113-114

[3]王中.打造国际滨海低碳生态旅游区.今日国土,2010.4:28-29

[4]何建坤,张希良,李政,常世彦.CO2减排情景下中国能源发展若干问题.科技导报,2008.2:90-92

[5]宋贤卓.大力发展海南低碳经济的思考.消费导刊,2010.5:38

作者简介

侯乐鹃(1972-),女,湖南衡阳人,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师、学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邮编421002

上一篇: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中毒机理及相关分析 下一篇:园林植物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