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思考

时间:2022-07-07 03:02:41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思考

【摘要】 企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培训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提高现有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

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如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培训系统的建立则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重视程度不一。企业中高层员工的培训机会往往高于普通员工,这表明培训虽然受到了重视,但对不同层次的培训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企业重视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但是除此之外,普通员工没有任何其他的培训。由于普通员工培训受忽视,从客观上导致他们没有学习积极性,从而员工的不稳定性增加。

2、培训内容安排不科学。新进员工培训一般包括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安全教育等,这属于员工共性教育;岗位实践培训内容根据员工的岗位安排,培训时间有长有短。另外,在职培训是企业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以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为主。但是培训内容与员工自身所需要的培训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在做培训计划时没有考虑自身的长远规划,对员工的培训需求不了解,对培训讲师的培训内容及效果不进行考察。培训经常只流于形式,而且企业负责人在培训过程中不以身作则,让员工从思想上不重视培训。

3、企业对员工培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企业的决策者对员工的培训往往存在培训浪费论、培训无用论和培训万能论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其中,所谓培训无用论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直接无用论,也就是员工培训既不能增强员工的才干,还耗费了员工一定的工作时间。另外一种是间接无用论,这种理论认为员工的技能已经足够企业使用,再进行培训只能增长员工的才干,对企业并没有多大的益处。对于企业来说也就是投入小于产出,担心自己辛苦培训的人员会“跳槽”。所谓培训浪费论即认为,培训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第三种“培训万能论”则过分强调培训的作用,对培训期望过高,认为企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而实际上,培训要通过受训人员的消化吸收然后才能反映到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很多企业急功近利,忽视了这个培训效果作用的时间过程。

4、培训效果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培训部门只负责培训,对培训后的效果总结评估置之不理。不管是什么培训,培训的对象是谁,培训的考核通常只采用笔试的方法,而对于技能培训,只考核笔试不考核动手能力,培训效果等于零。

二、培训工作解决对策

1、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既是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企业应该每年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企业技术工艺发展、市场供给、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欠缺。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年度培训目标,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相关人员开展系列培训,确保企业用人需求,也为弥补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

2、建立培训评估系统,选择适宜培训方式建立培训评估系统是培训管理工作必备的程序,是完善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发现培训过程和方法上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和更改,使下次培训做得更好。然而,由于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的差别显而易见,培训项目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却很难通过一个公式进行计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培训时机是否合适、培训目的是否准确、培训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培训方法是否有效等环节,对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企业培训的方式有多种选择,除了采用脱产学位培训外,在职培训、讲座、案例教学等方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除了一些专业的外训,开展多种多样的基于员工角色的培训,班组长培训、计算机、GMP、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界定员工的工作角色,以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胜任角色。

3、完善受训人员选拔机制,营造培训转化环境选择合适的受训人员也是保证培训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组织选派员工参加培训项目,尤其是参加时间长、费用大的高层次培训项目,应除考核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外,还应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考察。同时,培训项目的成功,还取决于受训人员是否可以持续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即培训的转化程度。影响培训转化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内容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需求评估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培训需求等。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企业应该为受训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其知识技能的工作环境,包括有竞争性的薪资待遇;如果不能提供,就不应该支持其参加相应的学位课程培训项目。

4、建立违约处理机制,搭建心理契约,防止人才流失企业在设计培训方案过程中,为确保双方的利益,要求受训人员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由于多数情况下是企业承担培训费用,合同中应该规定受训员工培训结束后在企业内部服务的期限;如果员工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将根据服务期按比例补偿企业支付的培训费用。一些管理完善的公司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机制防止培养的人才流失:比如首先要求员工在接受培训前签订培训合同;同时做好人才储备,避免因个别人跳槽而造成业务中断;此外,给关键岗位的人才以市场化报酬。

三、结束语

为了给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除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外,企业还要能提供发展各种供个人发展平台,给他们提供发展的舞台和空间,帮助员工实现职业梦想。需根据员工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并关心帮助他们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指导鼓励他们完善和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同时设法引导这种个人目标与组织的需要相匹配。对企业员工来说,为他们创造一片自由发挥其潜质与能力的空间,尊重和信赖他们的创造,使其愿意工作,有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的激励,进一步实现他们的进取心、创造性和人生价值。“以人为本”不能是企业挂在口边的一句空话,而是要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项制度中。

作者简介:

孙饶军,女,(1974-),工程师,本科,上饶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专责

(作者单位:上饶供电公司)

上一篇:企业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下一篇:综采技术在2130煤矿急倾斜煤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