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时间:2022-07-07 02:08:0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21-01

一、案例描述分析

我们班有一位男生A,学习拖拉马虎,胆小调皮。但有一次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注意到他内心其实特别脆弱。记得那天已经到了放学时间,班里的四名乘校车的学生还在教室里等待。等我护送班级出校门回到教室,看到其中一个男生匆匆忙忙跑来告诉我A学生跑到了操场的一个角落里不肯回来,也不愿坐校车回家了。细问之下才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名男生和A学生说着说着就斗起嘴来,这名男生冲动之下说出了他并非现在父母亲生的事实,引起学校周围几个学生都来围观、议论纷纷。A顿时觉得无地自容,平时看似毫无脾气的他这时突然大吼,脸涨得通红,一下就跑了,其余几个同学追上去却怎么也拽不回他。这A同学平常最喜欢蹭在我身边和我多说几句话,所以我便让告诉我的男生去跟A说,李老师找他有点事。果然,没过一会儿,他耷拉着脑袋来了。我仔细看他的样子,气像是消了,但是分明有自卑写在脸上了。那天我和他聊了很久,突然发现,原先调皮捣蛋的A其实很善良,同时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但一直因为很小就听说自己是爸妈捡来的孩子而感到抬不起头。是啊,我记得他从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有时会过于害羞,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己很无能,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人。因此,在同学们讨论家长有关的问题时他总是回避,以免自身所认为的“丑事”被别人发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变得沉默寡言,很多时候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那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也不似以前那样清澈明亮了,灰蒙蒙中含着失落。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知道,如果再不做些什么的话,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学习,更多的可能让一个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形成阴暗的性格。

二、解决过程及初步成效

为了帮助他尽快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我约了他爸爸也单独进行了一次长谈。能感觉到这位父亲很爱儿子A,他说因为自己年长,怕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所以从小就格外小心翼翼地,把他捧在手心、对他百般疼爱。在家里,这孩子连一句重话都不曾听过,更不用说是打骂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这样脆弱的性格。于是我诚恳地告诉孩子父亲:虽然童年的不幸给他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但若是周围人对他过分疼爱反而会给他的未来带来更大的伤害。同时我决定和A的家长一起努力,让他重拾信心。

之后,我抓住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小事例,找其个别谈心,告诉他,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充满希望的,每个人都会有不顺心的地方,遇到挫折,应想办法克服,虽然我们没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通过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同时我还针对这件事上了一堂主题班会,讨论“如何承受挫折”并出示了一些挫折情境:自尊心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学习方面、自信心方面、生理方面等。这节课,同学们兴趣很高,讨论得很热烈,各自都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也列举了很多案例,做了总结。并且我知道这孩子爱好唱歌还唱得不错,在音乐课上我也会经常装作偶然地请他领唱刚学会的歌曲。我想,通过让孩子获得成功来给予他鼓励是让孩子找回自信的最好方式。渐渐地,A在上课时能主动举手要求表现了,再加上班里几个单亲的孩子活泼勇敢的性格时刻感染着他,A逐渐变得像以前那么爱说爱笑了……

三、启示与体会

脆弱,归根结底源于缺少承受力。高楼大厦平地起,一砖一瓦砌成的,学会承受当从孩子抓起。如今的孩子都是在几辈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越来越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稍有不顺心就有可能一撅不振。我们的孩子能否经受住将来的考验,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想让孩子学会承受,首先让孩子学会面对,让孩子在面对中体验疼痛,在疼痛中尝试接受,在接受中学会承受!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挫折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行为,而应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承受挫折是我们每一位辅导员应该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学生自杀、轻生的事件实为不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家庭、社会的原因,也有其它客观原因。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太弱。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弱常常是家长的过分呵护和教师对学生缺乏心理教育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训练。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正确地对待每一次挫折。对一个刚刚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对许多事物都似懂非懂的学生来说,能够正确地对待挫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经常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我也将利用家长会等时间建议我们的家长在生活中为孩子提供互动的机会,让孩子觉得学会承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给孩子提供“秀”的契机。孩子成功的时候有没有人跟他会话、互动、合作,有没有得到肯定、赞赏,都影响和关乎着孩子能否获得足够的鼓励、动力。

我们都知道,劳动人的手由于常年劳作,虽布满老茧,但耐磨防刮。其实人的心灵也一样,当一颗心历经磨难和伤害之后,也如同布满了老茧,自然能抵御外来的一切袭击,自然能保护自己不再受伤害。我们赞美红梅的品格,难道不是因为它来自雪中的傲立吗?请让咱们的孩子在承受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承受,唯有这样才能摆脱脆弱,铸就坚强的品格!有人说:教师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所以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在人格上一定要以身作则,敢于面对,勇于承担,那样,咱们的孩子也才能成长得更加健康全面。

上一篇:提高超稠油蒸汽吞吐效果综合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中美术鉴赏与美术教学相衔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