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经营问题探析

时间:2022-07-07 11:54:26

企业诚信经营问题探析

摘要:文章从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针对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治理企业诚信经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诚信;诚信经营

一、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

(一)企业健康发展的必备素质

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使自己的活动遵守市场规则,使自己的逐利行为保持合理、合法性,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才能相互信任,共同赢利,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一个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留住老客户、创造新客户。

(二)企业塑造自身形象的基本条件

塑造企业诚信的形象应该从企业自身做起。信誉是企业形象的核心,是企业的命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了信誉这种特殊的财产,企业更容易地进入市场,赢得客户的支持与信赖。

(三)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

交易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交易活动所必需支出的各种费用。失信和守信问题,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问题。企业在经营中讲究诚信,能提高商业运作和经营管理的效率,推动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四)能够赢得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个讲诚信的企业一定会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成品、一流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才会真正赢得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诚信本身就是一种销售力,利润只是企业诚信经营的自然回报。

(五)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

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独有的价值观念同所拥有的各项资源整合下表现出的整体行为能力,具体体现为企业的诚信意识、独特的产品和市场开发能力、技术进步能力和满足顾客需要的市场营销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创造出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

(一)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缺失

诚信缺失现象影响到了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秩序,也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去坑害消费者以及在广告上迷惑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借助生产环节远离消费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在价格欺诈方面的诚信缺失也屡见不鲜;少数企业售后服务差,随意改变约定服务项目等。

(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诚信缺失

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的诚信缺失,也使得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失去竞争力以及影响到该企业的形象。一些不法的企业利用其他知名企业的品牌做出对该品牌损坏的事情;违约、债务拖欠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缺乏强有力的诚信法律保障

诚信和法治是起到相互补充和支持的,诚信是建立在法律制度基础上的。我国对诚信经济运行缺少强有力的保障,在立法和执法不够完善,在判决执行上有点软弱无力,案件执行率低。

(二)我国企业家诚信意识薄弱

由于企业家的诚信意识薄弱,许多企业家在经营活动中或者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甚至一些企业家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去损害国家的利益。更有一些企业见利忘义,把伦理道德抛掉,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自身的利益。

(三)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会仅仅因为社会公德或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而产生某种持续的经济行为。不诚信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经济活动中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

(四)我国的社会制度缺陷

社会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产权制度和政府行为规范两个方面。产业缺陷主要表现在产权模糊和产权保护不够两个方面。产权模糊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之中。对私营企业来说,产权缺乏有力的保护。在我国经济体制转换为新旧交替的时候,制度建设远没有跟上,使得权利和责任失衡,少数官员失责,失信和欺诈活动趁隙而生。

四、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制经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市场体制的完善等都需要法律来提供支持和保障。要加强对失信违约的企业的处罚力度,这是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加大立法的力度,努力弥补市场经济秩序上的漏洞。加强执法力度,把规范市场经济上升为法律行为。

(二)企业管理者以身作则,在公司内部大力倡导诚信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诚信问题,以身作则地宣传企业诚信意识,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加强在职员工的诚信意识。

(三)在商业活动中把诚信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在商业交往中只有把诚信放在首位,企业才会留住客户,让客户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从而获得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归属

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是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内容,也是企业诚信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所在。产权制度改革包含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五、结束语

诚信经营的实质是企业对社会、顾客、员工履行契约的责任心,也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实现交往的基础。诚信守信是做人做事之道、是立身之本,是企业应遵循的兴企原则、兴业之本。

参考文献:

1、赵建英.企业诚信缺失的治理[J].经济问题,2005(3).

2、王大力,张冬梅.市场经济企业诚信现状与解决方案[J].大众科技,2006(8).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作者为党总支书记)

上一篇:投资大型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下一篇:农村家庭消费新趋势及营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