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7-07 10:23:37

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4)02-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依托,对社会就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内民营企业的经营期限相对较短,基本上很少有百年企业,而一件件民营企业经营失败的事件表明:内部控制的缺陷是造成当前国内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障碍和绊脚石。本文从内部控制概念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入手,分析了目前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但在数量上已大大超过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等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然而,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倒闭。例如众所周知的巨人集团,史玉柱上世纪90年代创业成功,一路“攻城略地”,迅猛发展,到1996年却彻底陷入财务危机。放眼世界,真正凸现于经济舞台中心、站立于市场竞争顶端的企业基本上是内部控制健全的企业,从通用电气到沃尔玛,这些百年企业的长久生存说明企业的发展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据相关数据显示:世界上95%以上的公司倒闭归结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和失效。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特点

从本质上来说,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制度与行为规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呈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目标为五个方面。一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二是维护资产的安全;三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五是促进企业实现战略。

相较于其他企业,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表现出以下方面特点:第一,内生性。民营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一体,产权结构决定其内部控制的内生性特征。第二,家族文化特征。目前,国内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是以家族企业为主,这使得这些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集中于家族式的集权管理,权力集中于创始人手中。第三,风险点集中。民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主要风险点包括:企业行为容易短期化;经营者行为受家族成员控制,在管理过程中顾及各方面子,导致内控效率不高;民营企业的财务保密性好,企业信息失真带来较突出的信用风险;受各种关系影响,民营企业对或有负债控制不足,担保风险较严重;对外投资存在头脑发热,只见效率,未见被投资地的政治法律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对投资的影响,造成投资的巨大损失。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影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流程确定等方面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民营企业的组织架构、各类委员会的设立、独立董事人数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职分权。当前,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方面,除上市民营企业与大型民营企业外,大部分民营企业对组织架构的建立没有秉承分权制衡的原则进行,对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等制度与机构没有建立,这使得民营企业的整体内部控制环境不堪理想。另一方面,高层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理念薄弱,董事长与总经理同为一职的现象非常普遍,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这无疑加大了民营企业风险控制的风险。

(二)风险意识薄弱,风险评估不足

在市场经济竞争程度逐渐激烈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这往往需要民营企业就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与控制各个环节风险的出现。然而,当前国内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风险的意识较为薄弱,如在“三重一大”问题上,缺乏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一支笔说了算。并且在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的建立问题上显得较为忽视与轻视,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没有确定合理的预警范围,这使得民营企业在面临风险点爆发的时候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三)控制活动执行不到位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往往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与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优化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股票市场的融资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具有优化的效应。民营企业发行新股可以使得社会投资者来购买企业股票,使得企业的股权结构不断多元化,而社会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形成一定的外部监督效应。同时,民营企业的发行上市有助于完善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制度,而且监管部门的监督有助于民营企业增强其透明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第二,聘用职业经理人。尽管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创始人的智慧与能力,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创始人的学历知识与整体素质逐渐无法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民营企业从外部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聘请外部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的激励与约束。兼顾工资薪水和股权的激励,并且加强监事会的设立与完善,监督职业经理人的各项行为,避免职业经理人因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的利益。第三,加强董事会建设。民营企业对董事会的建设必须要不断完善,健全各工作环节和程度,保证每一项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与客观性。与此同时,设立独立董事机制,加强独立董事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与机制。同时,考虑成立审计委员会、投融资委员会以及薪酬委员会等部门,帮助董事会制定专业化的制度与措施。

(二)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第一,民营企业要建立评估、分析以及判断风险大小、原因以及后果的机制与体系。透过该机制与体系,定期了解与监控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寻找面临风险的原因,以有效采取预防措施将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目前,民营企业风险防范系统的主要措施有财务风险防范系统。财务风险防范系统是指民营企业透过其自身的会计报表以及一些经营管理数据来剖析目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通过财务风险来了解企业的整体风险。同时,及时发现会计控制体系中隐藏的问题和风险,并报告管理当局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便相关人员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具体应由独立于民营企业组织整体控制的财务部或审计部作为企业的防范风险的组织机构,不直接干涉民营企业的经营过程,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认真分析异常值,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建立灵活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并能快捷的传递信息;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大小及其后果;建立风险处理机制消除或降低风险;建立风险责任机制寻找负责对象,并结合有效的奖惩制度,促使负责人提高警惕,防止风险再次发生。

(三)加强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

控制活动是执行管理人员的命令时,应遵循的政策和程序,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的过程中,为保证财务报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维护资产完全,提高经济效率,防止或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而采取的一些行动。控制活动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授权、检验、复核、核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及有效的进行职责划分等活动。一般而言,控制活动包括两个部分:政策和程序。政策是做什么,程序规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政策是程序的基础。内部控制活动包括: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活动和纠正性控制活动。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要从预防、检查和纠正等三个环节进行强化,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对内部控制活动运行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纠正与解决。

参考文献:

[1]刘秋月.河南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财会通讯.2010(2).

[2]陈新屋.浅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外资.2011(17).

[3]管仁强.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商业.2011(2).

[4]袁宏路.浅议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时代金融.2011(18).

上一篇:国有石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和营销问题探析 下一篇:煤化工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运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