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派空手道之“本部流”与“松涛馆流”

时间:2022-07-07 05:51:55

传统派空手道之“本部流”与“松涛馆流”

在日本的诸般武道之中,既有柔道这样有着统一的总本部“讲道馆”、训练的方式和比赛的规则都被统一的武道,也有像剑道这样虽然流派众多、但是都被统合在同一种规则下进行比赛的武道。然而空手道的流派繁杂,不仅体现在各个流派所教授的“型”(套路)、训练的方法五花八门,不同流派采用的比赛规则更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现代流行的空手道可大致分为三类――传统派空手道、全接触式空手道和防具空手道。

传统派空手道也称传统空手,广义上指带有传统性质的空手道流派,包括古流空手道、全空联名下的日本本土空手道流派以及冲绳空手道,狭义上则多指采用点到即止(寸止め)规则的全空联旗下的空手道流派,与全接触式空手道是有所区别的。传统派空手道主要通^“型”的练习和研究来推动空手道的发展,因此有时也将防具空手道归入此类,虽然防具空手道并不采用“寸止”规则。

本文主要介绍空手道众多流派中最早的流派“本部流”与现今流传最广的流派“松涛馆流”,以及它们的建立者本部朝基与船越义珍。

一、本部朝基与空手道流派的确立

最古老的空手道流派,是本部朝基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日本传流兵法本部拳法”,简称“本部流”。

1870年,本部朝基出生在琉球群岛首里赤平村(今日本那霸市首里赤平町),其家族是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王族的一个分支。11岁时,本部朝基和自己的长兄本部朝勇一同,师从“首里手”(“唐手”的一个分支)大家糸洲安恒学习唐手(唐手即空手道的前身),七八年后又师从松村宗棍、佐久间亲云上等人。在此期间,本部朝基埋头练习唐手,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武术大师以外,他还遍寻有名的武术家,孜孜不倦地向其请教、与其过招。得益于自己旧琉球王族后代的身份,在日本吞并琉球之后,本部朝基没有像其他士族一样被迫流亡清朝,而是留在了琉球当地与唐手家们交流、研习唐手。除了训练外,本部朝基还参加了许多乡间的擂台比武,据传无人能敌。二十四五岁时,他的威名在当地已经妇孺皆知。但由于本部朝基更注重“型”的练习,他也被一部分唐手家视为异端。

1922年11月,52岁的本部朝基在京都举行的“拳击对柔道”表演比赛上,只用一拳就击倒了俄罗斯拳击手,也因此将原本无人问津的冲绳武术“唐手”推上了历史舞台。1923年春,本部朝基接受邀请,在兵库县的御影师范学校(今神户大学)和御影警察署任唐手教头。与此同时,他还在大阪开设道场并担任指导。1926年,他出版了空手道历史上第一本有关“组手”(对练)的著作《冲绳拳法 唐手术 组手篇》,此书中记载的12种组手套路被后世称为“朝基十二本组手”,此书在空手道的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

1927年,本部朝基来到东京,先后担任东洋大学唐手部的初代教头和铁道省的唐手教头。1930年前后,他在东京小石川原町(今东京文京区白山)设立了道场“大道馆”。1932年本部朝基出版了第二本书《我的唐手》,其中包含了不少他本人演示“内步进”(唐手“型”的一种)的珍贵照片资料。本部朝基十分重视“内步进”型的练习,本人也十分擅长这个型。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新的“型”并教授给学生。据学生说,本部朝基对任何一种型的用法以及动作分解都烂熟于心,无论学生们如何提问他都能立即解答。

1941年,71岁的本部朝基落叶归根回到故乡,直到1944年于首里去世,他再也没有回过日本本土。

二、船越义珍与松涛馆流空手道

松涛馆流也被称为松涛馆空手,为现今日本最主要的四大流派(松涛馆流、刚柔流、糸东流、和道流)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学员人数最多的空手道流派,还是韩国跆拳道的起源。它的创始人为船越义珍。

船越义珍(唐名容宜仁)是首位将琉球首里手古武术传至日本的先驱。1868年,他出生于首里山川村(今那霸市首里山川町)容氏富名腰家,容氏富名腰家是源自士族容氏山田家的一个分支,船越义珍是家中的长男。由于父亲酗酒导致家道中落,他出生时家中已经极为穷困。又因是早产儿,他幼年时身体十分孱弱,被母亲送至娘家抚养。

少年时的船越义珍曾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但医学校的入学条件中有必须剪掉象征琉球士族身份的“欹髻”一条,因此他放弃学医,转而考取冲绳县寻常师范学校速成科。在完成一年学业后,船越义珍通过考试,1887年成为小学代课教师,随后通过考核成为正式教员,在冲绳当地小学任教。

对船越义珍学习武术的过程,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清楚。据湖城流的说法,1885年船越义珍曾在那霸手大师湖城大祯(蔡大祯)门下习拳。但因为船越义珍的身材矮小,湖城大祯认为他不适合学习那霸手,因此船越义珍只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之后,船越义珍进入首里手大师安里安恒门下习拳,但正式拜师时间不详,一般推测是在安里安恒1892年回到冲绳之后、船越义珍约24岁时开始随他习拳。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船越义珍曾随糸洲安恒习拳,但这个说法被船越义珍长子否定,根据其子及其早年弟子的说法,船越义珍是在其友摩文仁贤和处学到糸洲型的技法,但不曾直接跟随糸洲安恒习拳。

在小学任教期间,船越义珍也指导学童练习琉球武术。1916年,船越师生邀请长岭将真到学校,教授“铁骑”与“平安”型。同年,船越义珍曾被邀至京都武德殿表演唐手。此外,船越与友人摩文仁贤和曾一同至藤原棱三处学习。1918年,船越义珍与摩文仁贤和在自己家里开设了冲绳唐手研究会,吸引了一批著名的唐手家。1919年,他来到冲绳县师范学校预科,指导课外社团活动。1921年,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昭和天皇出访欧洲途经冲绳,当地中学生及师范学校学生在首里城举行的欢迎会上表演唐手,由船越义珍担任武术指导。船越义珍在小学任教三十余年后退休,并在友人及弟子的支持下成立了冲绳尚武会,推广唐手。

1922年,船越义珍来到东京,参与日本文部省举办的第一届体育展览会。1923年,船越义珍受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的邀请再度前往东京,在讲道馆的道场中讲解唐手的各种手法。此后,船越义珍借宿在明正塾,这里是冲绳学生在东京聚居的宿舍,他在这里指导后辈。同年11月,船越义珍出版《琉球拳法 唐手》,这在日本史上首次出版的有关唐手的书籍。

1924年,船越义珍以“唐手研究会长富名腰义珍”的名义,首次颁发了段位证明的证书,这是空手道史上首次授予段位。同年10月,庆应义塾大学的唐手研究社成立。1925年,东京帝国大学的唐手研究社成立,船越义珍任唐手研究社的初代教头。同年,船越义珍出版了《炼胆护身 唐手术》,介绍了琉球唐手的基本型。从这本著作中可以看出,此时船越义珍的站姿等都与他在琉球时有所差别。

他的弟子大冢博纪及小西康裕参考了神道扬心流以及竹内流柔术,形成了“约束组手”的训练方式。1927年,东京帝国大学的唐手研究会开始穿上防具,研究自由组手。船越义珍强烈反对自由组手这种训练方式,因为他更重视唐手在教育及个人修养上的价值。但是他的早期弟子,如大冢博纪与小西康裕,则轻视型的训练而重视实战,这形成空手道发展最早的路线之争。1929年,船越义珍辞去东京帝国大学唐手研究会的教头职位,以表示他对自由组手的反对,但在庆应义塾大学的练习中仍然保留了自由组手。同年,在庆应义塾大学发行的机关刊物上,船越义珍参考了《般若心经》中“空”的概念,将唐手定名为空手,1936年出版《空手道教范》三册。在此书中,船越义珍参考日本的其他武道,在“空手”二字后添加了“道”字,这也是“空手道”一词首次出现在文献之中。

1940年,船越义珍在东京丰岛区建设了自己的道馆“松涛馆”,这也是“松涛馆流”这一名称的由来。“松涛”是船越义珍本人自青年时代就开始使用的雅号。这个道场在1945年毁于美军轰炸,同年,被公认为是船越义珍继承人的三子船越义豪病死。

日本投降后,船越义珍从强制疏散地回到东京,1946年在早稻田大学空手部重新开始活动。1948年,以船越义珍的徒弟为中心成立了日本空手协会,船越义珍任第一代最高教头。1955年,日本空手协会本部道场建成,船越义珍出席了落成仪式,翌年向协会提交了辞去最高技术顾问职位的辞书。

1957年4月26日,89q的船越义珍病逝于东京。船越义珍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将“唐手”改名为“空手道”,并将型的名称由冲绳方言改为日语,极大地推动了空手道在日本本土的发展。但由于他的习武经历不明,他曾被糸洲安恒晚年的高徒远山宽贤称为“旁门左道”,因此船越义珍一生坚持无流派主义,直至去世也未对自己的流派命名,只是称其为“空手道”。船越义珍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以道馆为名,将他的这一流派称为“松涛馆流”空手。如今,他的弟子开创出许多不同的空手道国际组织,但是他们共同尊奉船越义珍为开山始祖,使松涛馆流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空手道流派。

上一篇:太极拳之“三节分家” 下一篇:南派铁砂掌百日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