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7 02:33:13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日,连用14天。结果: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0%、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tragalus injection in children acute viral myocarditis.Methods:80 cases of children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is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stragalus injection,that will be join 5% glucose or 0.9% normal saline,intravenous drip,1 time/day,continuous use 14 days.Results:On the symptoms Improvement aspect,the treatment group efficiency rate is 80% and the effective rate is 100%,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Astragalus injection;Viral myocarditis;the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小儿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亲心肌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炎症,常累及心包,引起心包心肌炎。引起心肌炎的常见病毒是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病毒可以直接损伤心肌细胞,也可通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炎症。按Dallas标准,心肌炎应同时具备心肌间质内炎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紊乱。一般预后较好。但病变严重婴幼儿可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3~12岁,平均21.9±1.6个月;病程11~64天;平均住院时间21.0±3.5天。入院后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前病程:治疗组11.8±3.2天,对照组11.9±3.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症状、心电图、心功能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诊断标准均参照第六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999年修订草案)》[1],及第七版《褚福堂实用儿科学》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营养心肌药物(极化液、果糖、辅酶A、肌苷、维生素C、辅酶Q10),卧床休息及对症治疗,对心律失常者加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1ml相当于生药2g),≤3岁5ml,≤7岁10ml,7岁以上15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100~250ml中静脉点滴,1次/日,连用14天。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999年9月于昆明召开的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标准。①显效:ECG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早搏次数减少≥90%(以2次/日,每次测脉搏10分钟,共3天的早搏的平均数);②有效:ECG改善,其中早搏次数减少≥50%,ST-T改变比入院时好转≥50%;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加重者。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

结 果

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讨 论

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病毒侵入体内首先引起病毒血症,而后进入心肌细胞[2]。一般认为发病早期主要为病毒在心肌细胞内繁殖直接损害心肌,或由于其毒素影响而引起心肌病变。疾病初期患者血液及心肌中可分离出病毒,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中有病毒颗粒,免疫荧光检查可找到心肌异性病毒抗原等事实均证明在疾病早期病毒直接侵犯心肌虽然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近年的研究证明[3],病毒性心肌炎损害心脏的主要机制包括病毒的直接作用、免疫反应损伤心肌、自由基氧化损伤作用等方面。

近期研究发现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感染急性期,病灶内就出现了细胞凋亡[4],主要是病灶内的炎症细胞和心肌细胞,并且随着病程的迁延心肌细胞调亡呈现出增加趋势;另外氧自由基(OFR)过高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已被证实。

本组资料显示:使用黄芪注射液,能有效地控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改善愈后。其原因可能与黄芪独特的生物学作用有关。黄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一味补气中药,几千年来被广泛地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而且其作用不断有新的发现,所治病证也越来越多。中医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生肌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富含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异黄酮类化合物及硒等微量元素,富含21种氨基酸,参与机体的多种代谢,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本文中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从发病机理的不同方面联合起作用,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999年修订草案).中华儿科杂志,2000,(2).

2 马沛然,王汉森,欧阳士香.氧自由基在病毒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和硫酸锌治疗作用研究[J].山东医药,2002,42(9):1-2.

3 Zhang H,Li Y,Mc Clean DR,et al.Detection of enterovirus capsid protein VPI in myocardium from cases of myocarditis or dilated cardiomyopathy by immunohistochemistry:further evidence of enterovirus persistence in myocytes.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4,193(2-3):109-114.

4 申顺利,王安杏.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成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1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8,23(15):1126-1127.

上一篇:二级医院“三级康复卒中单元模式”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老年腹部外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