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库存物料关联性的ABC分类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07 01:36:22

基于库存物料关联性的ABC分类方法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现有ABC分类方法的弊端和库存实际分类管理的需要,提出一种改进的ABC分类法,即:基于库存物料关联性的ABC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赋予每种物料一个类标号并考虑物料相互间的关联性和价值的重要性。通过类标号快速定位关联物料,方便物料管理工作,实现了采购、库存、生产环节的物料需求计划运算的系统化,减少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响应速度。

关键词:ABC分类法;物料关联性;排列号;类标号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提出ABC分类法(ABC Classification Method),该方法就一直称为现代库存管理的奠基石。但随着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及联合采购(Joint Procurement)等新业务需求的出现,原有经典库存分类管理理论的固有弊端随之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探讨出新的管理方法来适应现有业务需求。传统的ABC分类法之所以不能满足现阶段业务的需要,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考虑物料之间的关联性,无论是MRP中设定产品结构各层次物料的从属还是联合采购,都需要建立物料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通过在原有ABC物料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考虑物料之间关联性创造出新的分类方法满足企业库存管理的需要。

二、ABC分类方法及其局限性

1.ABC分类法简介

ABC分类法其核心思想是重点管理少数财务价值高的物料,体现了“二八原则”,又名重点管理法。其管理思想是从数量众多、关系复杂的物料中,通过分析、比较物料的价值高低并排序,分类归集,根据其不同价值的类别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是按年度资金占用量将现有库存物料分为三类,如下表所示:

2.ABC分类方法的局限性

ABC分类法是一种经典的库存分类方法,在国内外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践中能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但在长期的企业实际运营中也发现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分类需求:

(1)没有考虑物料间的关联性

ABC分类法只是从单一的库存价值维度将所有物料分为A、B、C三类。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目标需要不同物料的组合共同完成,因此企业中这些物料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比如物料储存可按照同一温度要求、码放层数、物料种类、危险级别等分类管理。但企业按单一的价值分类后,对ABC类中不同种类物料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这样使原本存在关联关系的各种物料相互独立,从而割断了关联物料之间的关联性。

(2)关联物料难以关联管理

关联物料关联管理的前提是找出关联物料的集合,在ABC分类法中很难直观找出关联物料,以及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果按同一产品的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信息作为关联信息,但这些关联物料又可能出现储存要求不同、运输方式不同、结算条件不同,因此应引入多种关联维度,优化订购模型,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减少库存损耗。然而实际工作中,关联物料的识别还是依靠物料管理人员的经验,制定的采购计划也没有做到科学合理,因此管理十分困难。随着人员流动的加剧,新任员工很难较快地熟悉这些关联物料信息,因而在管理中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3)联合采购难以实施

在按价值维度的ABC分类管理中,不论是按数量采购,还是按时间采购,都是以单个物料作为对象来采购的,只是不同类别的物料采用不同的采购策略而已。随着企业对物料之间联合采购探索的日益深入,发现联合采购策略能够更好地降低采购总成本,尤其是订购频率低的物料和订购频率高的物料组合订购,能够大大降低采购成本。而ABC分类时,不同类别物料采购频率差异较大,联合采购不同种类的物料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然而,现阶段的ABC分类法割断了物料间的关联性,联合采购模型难以实施,因此需对其进行改进。

三、改进后的ABC分类方法

1.改进后的ABC分类法的思想及原则

在原有ABC分类法的基础上,加入不同物料之间的关联性信息,整合仓储、采购及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突破传统以物料库存价值进行简单分类的局限性,降低物料管理成本。

改进后的ABC分类法需在原有分类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

(1)价值性原则:即按物料资金占用量进行分类,这是物料分类最基本的原则。

(2)关联性原则:物料分类时考虑物料间的关联关系,并根据企业业务流程集约化原则,对各种物料按不同的关联标准进行分类,以利于的物料管理,降低企业总成本。

(3)稳定性原则:即每种物料的类别在一定时期内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变更物料时,操作简便,对其他物料无影响或者影响尽量小。

2.改进后的ABC分类法具体介绍

该分类法是在ABC分类的结果上进行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针对A类物料,按总价值排列次序对其进行编号,已编号的物料与其他有关联的A类物料不予编号,形成的连续编号称为A类排列号。假设A类中a种物料与B类中的b种物料及C中的c种物资具有关联性(a、b、c=1,2,3...),则将原A类中的该种物料归为AA类,Ai,A称为类标号i=1,2,3...a;将原B类中的b种物料归为A,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Ai,B,i=1,2...b;将原C类中的c种物料归为A大类,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Ai,c,i=1,2...c。

重复以上A类编码步骤,对除已归入A大类的B、C类物料外的B、C类物料按照关联关系排列次序进行编号,编号时对已编号的有关联的物料不再予以编号,以形成B类排列号。假设B类中d种物料与C类中的e种物料具有关联性,则将原B类中的d种物料与C类中的其它e种物料都归为B大类,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Bi,B(i=1,2・・・d)、Bi,C(i=1,2・・・e);

再次,将C类中已归入AB大类后余下剩余有关联关系的物料归于C大类,并按以上方法对其进行标号,记为Ci,C类。

最后,将余下的未进行编码即无关联关系的A、B、C类物料分别进行编码,分别记为Ai,m、Bi,m、Ci,m。

可见,在原ABC分类法的基础上,现可将所有的物料划分为AA,AB,AC,BB,BC,CC六类,并赋予每一种物料一个类标号。另外,还可对AAABACBBBCCC分类的结果进一步细化,在类标号后标注关联关系,如为同一生产厂家,可标注1;如为装量规格,可标2;同一运输、储存方式,可标注为3等。

四、改进后的ABC分类法即AAABACBBBCCC分类法的优点

ABC分类法只能从价值维度把物料分为ABC三类,而改进后的AAABACBBBCCC分类法按价值和关联度把物料AA、AB、AC、BB、BC、CC六类,分布如下:

这样现有的AAABACBBBCCC六类考虑关联度后可分为第一类AA、AB、AC,第二类BB、BC,第三类CC,这样既考虑了价值又考虑了关联度。

1.可快速定位关联物料

AAABACBBBCCC分类法不但对物料进行了分类,还赋予每种物料一个类标号。通过类标号可以查找该种物料所属的类别,快速定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物料,获得这些物资的价值、关联关系等详细情况。如上方法中C类标号Ai,c代表该种物资所属的类别为AC大类,它与所有类标号为A类的Ai,A、B类的Ai,B(i∈(1、2、3....))的物料具有某种关联关系。

2.方便关联物料联合采购

通过类标号定位出具有联合采购特性的关联物料信息后,企业便可具体分析采购信息,建立科学的联合采购模型,计算出关联物料的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经济订购批量)。在企业安全库存不足时,发出联合采购的采购点避免人为计算,以减少用于分别采购重复支付的固定费用,如:运输、仓储费用等,降低企业的采购总费用。

3.有利于实现业务流程的系统化管理

随着业务流程的精细化,越来越多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选择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物料管理系统是其中的代表,计算机系统通过识别类标号查找物料类型自动匹配已建立好的对应的该类物料订购模型,并运行模型对应的程序计算其数量和订购点。而需要更改采购策略时,只需修改采购模型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减少人员工作量;因此提高了数据运行的准确性,不同知识技能的员工也能快速高效的完成物料管理工作。这样的分类为物料管理的系统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减少了人为失误的管理风险。

4.有利于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人员更替的影响

由于AAABACBBBCCC分类法能快速定位出关联物料并更利于系统化管理,因此在人员更替时,新员工不需要太多时间专门熟悉物料之间的关联性,只需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便能胜任物料管理工作,保证工作流程顺畅。可见,该分类法减少因数据传递不畅而增加的风险,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减少员工处理数据信息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信息的管理成本。

五、结束语

AAABACBBBCCC分类法是对原有ABC分类法的一种改进,考虑了物料之间的关联性,为企业的联合采购、系统化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具体归类特定物料集合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关联物料之间的维度,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摸索,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数据模型。另外,在该分类法中如何建立适宜的物料各环节的管理模型以有效降低企业的采购、库存费用等,还需要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朱荣艳.基于核心因素细分的Y公司库存管理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王锡莉.ABC分类法在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艺,2009,(5).

[3]邵蓉.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02,(9).

[4]丁雪,施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控制[J].价值工程,2008,(7).

[5]杨方燕,郭刚.基于ABC分类的安全库存化算法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33(1).

[6]SBertelsen. Just- in- time logistics in the supply of building materials [A].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C].1997.

作者简介:王强(1962- ),男,四川成都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储运部副经理,负责储运部日常管理;吕文锦(1985- ),男,四川仁寿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储运部计划岗,负责储运部物料计划管理

上一篇: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下一篇:精益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