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整合,实现知识的再建构

时间:2022-07-07 12:29:24

有机整合,实现知识的再建构

有种说法:“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那什么是复习呢?我认为复习是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课程的某一阶段,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科能力,促进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共识,如何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就初三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构建网络设计了一堂复习课,教学实践后,反馈较好。现将课堂文本展示如下,请同仁指正。

一、含钙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生石灰、熟石灰和碳酸钙的性质,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复习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化学现象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常见含钙物质间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某些含钙物质变质后成分的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创设情景(以下用T表示):

播放于谦的古诗《石灰吟》,使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同时学会从化学的视角,找寻涉及的化学物质,并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回答(以下用S表示):

CaCOCaO+CO;HO+CaO=Ca(OH);CO+Ca(OH)=CaCO+HO

T:引出主题――含钙化合物的复习。请各小组的同学归纳整理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即学生的学案第一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综合能力)

S:讨论,交流,展示。

T:生活中除了石灰石、大理石含有碳酸钙以外,还有哪些物质中含有碳酸钙呢?

S思考:珍珠、贝壳、鸡蛋壳等。从化学性质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转化。请同学们讨论用“”表示相互间可能的转化,并用方程式或文字说明转化的方法。

S:(学案第二题)

(加强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解决问题(学案第三题)

(讨论1)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入下列空白(填序号):

①生石灰 ②熟石灰 ③碳酸钙

(1)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②;

(2)常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① ;

(3)可作为牙膏摩擦剂的是③;

(4)可用作补钙剂的是③ 。

(讨论2)请同学们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来分别制取生石灰、熟石灰和纯净的碳酸钙(其它试剂可自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生石灰:CaCO CaO+CO;

熟石灰:CaCO CaO+CO、CaO+HO= Ca(OH) ;

碳酸钙:CaCO CaO+CO、CaO+HO= Ca(OH) 、Ca(OH)+CO= CaCO+HO ;

以下是实验探究:

(探究一)设计实验清洗桌上一只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

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能力。

(学生分析)久盛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膜,它的成分是 碳酸钙 ,形成的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 Ca(OH)+CO= CaCO+HO ,用水 不能(填“能”或“不能”)洗去,为什么? 因为 碳酸钙难溶于水;应该用 稀盐酸洗,理由是(用方程式表示)CaCO+2HCl=CaCl+HO+CO 。

(学生实验操作,交流展示)

(探究二)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固定在盛有饱和石灰水(25℃)的烧杯中,再向试管中滴入约5mL盐酸,如图所示。请回答:

设计目的:充分挖掘课本的知识,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建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综合分析能力。

(1)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

①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反应中放出热量;③ 石灰水变浑浊 。

(2)产生上述现象③的原因是:

①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②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探究三)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明同学取一块鸡蛋壳放在火上灼烧,对灼烧后固体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猜想一下,固体中的主要成分有几种可能?

猜想: 固体可能为 碳酸钙 、 氧化钙 、 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线不够可添加)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设计目的:借助课本知识,创设习题情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述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整学]

甲同学在“旺旺雪米饼”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Ca(OH) 、 CaCO 。

写出固体A在空气中转变成固体B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O=Ca(OH) 、 Ca(OH)+CO= CaCO+HO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 放热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探究:

猜想:固体C可能为 Ca(OH) 、 CaCO 、 Ca(OH) 和CaCO的混合物 。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设计目的: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反思

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更不能以习题来替之,而是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在复习中能温故而知新。例如:本课课例,从实验室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开始接触认识碳酸钙到十单元中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及其制备,乃至十一单元中常见的盐类“碳酸钙”的认识,知识零碎,为此,我们通过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形成了一个较有系统性完整的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我们教学上的一种知识的提升,能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和实现课堂的高效。

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复习时如何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展现化学学科的特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学生的兴趣与实验课教学 下一篇:如何加强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