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时间:2022-07-06 10:13:30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例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手段之一,与新课标理念不谋而合,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通过地理实例分析,结合教材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课本知识的难度重点。

【关键词】 高中地理,实例教学,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实例教学作为一种引导性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实例教学,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加以引导分析,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例教学的本质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运用、创新能力,使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论是在具体运用,还是教学效果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用地理现象的案例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1、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及创新能力

通过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面对试题和考试,也非对概念的死记硬背。而从实际来看,现今高中地理知识有一部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紧密,教材上的知识对于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通过实例教学,采用真实的实例场景,使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把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也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培养,使学生学习运用能力得到不断积累。譬如,日食,月食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太阳,地球,月球公转中实体模型演示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理解了这个难点的问题,老师少费口舌,而效果事半功倍。

2、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独立探索精神

在实例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获得问题解决方法。在实例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并通过与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各种观点进行判断,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教师从最初的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对解决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

二、高中地理实例教学能激发兴趣提升老师综合素养

1、实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实例内容,在课堂上营造相关的教学环境,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能够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

2、实例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开放的学习平台

在实例进行分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对于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法,是学生的个性得以体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3、实例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地理实例使教师能够树立一种更为开放、平等的思想意识,也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体现教与学、教与行的融合。

三、如何精选实例巧妙融入地理教学的过程

1、精心实例选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实例教学的成功在于实例的选择,要充分结合高中地理课本知识,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对相关材料的仔细阅读理解,找出经典实例,并分析出实例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关的课堂进行流程。这些经典实例的选择,可以从教材中得出,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出,或者从媒体的报道和地理研究性学习材料中寻找,力求实例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在实例选择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看实例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开展真正的讨论,并取得预想的效果。并制定出相关的补救措施,如果出现差异,教师要第一时间进行引导扭转,对于学生讨论不积极的情况,教师可以从实例的其他材料中寻找“亮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分析学生通过实例能够掌握何种能力和知识,并达到何种预期效果。

2、课堂上要巧妙使用实例教学

在教材中配备了很多实例,可供实例教学用。教师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结束后,可以在每小节进行实例分析教学,把话题直接引入到讨论过程中。在实例讨论中,要让学生明白实例中的问题所在,如果寻找材料中有用信息,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哪几种,如何从众多的解决方法中找到最妥当的,如何实施并评价这种解决方法,通过树立这种探究的精神,能够使学生得到快速的提升。在实例讨论过程中,通常是先引导问题,然后分组讨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是提供两种及以上的方案,并分析出各自的优劣势,并选取最合适的方案,最后是方案的实施。基于这种流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后选出最恰当合适的方案。例如,一些有污染的工厂如何围绕城市进行布局,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定夺答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实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不可生搬硬套,要在恰当的教学环境中运用,才能取得良好地效果。同时,实例教学对教师自身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现场把控能力,能够及时调整学生讨论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思,发散创新思维。实例教学需要师生双剑合璧,一方面是教师的协调组织,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二者缺一不可。实例教学的成功应用可以使学生死记硬背的抽血记忆向具体理解记忆转变,使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上一篇:探究如何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实施建筑工程预算 下一篇:融本土人文精神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