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千遍也不厌倦

时间:2022-08-29 12:10:5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三个维度的对话,一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三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之有效,读之有情,读之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一、带着表情读

我们对于学生感情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淡化朗读技巧的讲解,有效地引导学生真情投入。表情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学生自内而外的心灵绽放,只要学生感受到了、领悟到了,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狐狸为了讨好乌鸦,赔着笑脸逗引乌鸦说话。要引导二年级的小学生理解狐狸这一用意并非易事。于是,我首先从引导学生理解“赔”字入手,让学生看看这个字是什么偏旁,这个偏旁都和什么有关,再来理解“赔着笑脸”就是有意带着笑脸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狐狸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再读这段文字时,为了博得乌鸦的欢心,学生朗读时不仅满脸堆笑,而且声音也越发委婉、动听了。

二、做动作来读

动作是人物内心想法的外在表现。小学生个性活泼、开朗、爱说爱动,针对他们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着动作读课文。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对于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都很有帮助。

《九色鹿》这篇课文中,面对调达这样一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小人,课文这样写道: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远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怎样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九色鹿因为善良而被出卖,眼看性命危在旦夕的气愤心情,并把这种感受再次运用朗读表现出来呢?教师引导学生加上了一个最有力的动作——用手指点。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手指着那个卑鄙的小人,对他进行严厉的斥责!这样的朗读已经不仅仅是朗读,学生已经内化、吸收了文本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深切体会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此时的朗读已经转化成了学生情感迫切需要的表达,而手指着的动作正是这种情感表达的突破口。

三、关注标点读

郭沫若先生对标点符号有这样的比喻:“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有人说文字是有感情、知冷暖的,而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是对文字表达的完美补充,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有这样一段话:“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在指导朗读中,为了引导学生读出英子对童年的无限眷恋,我把句末的句号换成了省略号。即:“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虽然仅仅是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变,却引导着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林海音对童年的那份深深地眷恋之情,实现了不一样的朗读效果。

四、配乐想象读

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笔者认为,边读边想象正是丰富文本内容的最好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九色鹿》这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朗读指导片段,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首先出示:“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教师说:“怎样才能把这一段读好呢?我们来想象一下当时的险境,想象一下这个人快要被淹死时可能会怎么呼喊?‘突然’这个词应该怎样读?”学生的朗读效果在创设险境的想象中很快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教师似乎还不满足,他又给课文配上了一段情势紧急,节奏急促的音乐,加上教师运用语言对当时危险情境的再次创设,引导学生想象并很快地进入了当时那种紧急的情境中。当学生再次朗读这一段时,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一节课的教学情感推上了高潮。

五、运用对比读

比较,是人们认识、分析、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朗读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研究的能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教师出示了两段文字,一段是:“嘎羧的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另一段:“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这两段文字虽然都是描写老年战象嘎羧的,但文字在内容上的描写却反差巨大。通过教师这样精心的组合,两段文字同时出现,加上教师和学生形象地、恰如其分地分角色朗读,呈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两头战象的形象,一头年老体弱、奄奄一息,另一头精神抖擞、充满斗志。对比朗读成功地演绎了嘎羧的忠诚和坚强,也正是通过师生合作对比朗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感染了学生的情绪,收获了极其感人的教育情境。

上一篇:让语感因阅读飞扬 下一篇:小小儿歌展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