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时间:2022-07-06 07:26:59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摘要:根据我国相关机构的研究统计,在我国,不论是普通居民居住的建筑物还是公共建筑物,其使用年限大约是五十年,如果是进行工业生产使用的建筑物寿命更短,仅仅在三十年左右,这一现象充分表明我国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还亟需提高。对于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忽略不仅导致了工程质量的降低,大规模的土建工程修建还加大了工程的耗资。本文作者结合建筑设计和管理经验,通过对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阐释,认识相关问题,并在论文最后提出了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决定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的关键性因素。从居民生活角度看,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安全性能够让居民有一个放心的环境,增加其幸福程度,也对进行施工建设的企业或者单位具有很强的宣传作用,提高其在行业的知名度;建筑结构具有耐久性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减少建筑工程完工后的维护费用。[1 焦东轶:《浅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载《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7期。]1但是现在的建筑在设计施工时,过于追求速度、效率和使用功能,而普遍存在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重视不足的问题。

一、对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理解

1.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这里所讲的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通常是指建筑结构自身所具有的防止受到破坏和倒塌的能力,这是考核建筑结构是否符合标准的指标。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的水平,二是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对建筑结构进行如何使用。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筑结构使用材料承受外力的能力、结构所具有了耐久安全性和建筑结构整体所能保持的牢固程度,其中建筑结构使用材料承受外力的能力受到受到荷载标准值和材料强度系数大小的影响,而另外两个因素则主要是依靠必要冗余度以及良好的延性,提高构件安全设置的水准。

2.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通常是指建筑在其应当正常使用的时限内具有继续利用的能力。一般认为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受到结构的适用性和其安全性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许多建筑都出现了在正常使用期限就受到严重损坏的现象,比如建筑结构混凝土开裂以及钢筋锈蚀的现象严重。土建工程耐久性除了受混凝土材质的影响,在使用中对于建筑结构的保护和维修也具有重要作用。[2 张吉珂:《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载《职业技术》,2011年第11期。]2从使用的角度看,要想保障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在施工时要做好相应工作,严格把关,提高质量。

二、影响建筑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因素

1.建筑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比较低

在对于建筑结构进行正式建设之前,必定要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包括建筑结构的使用材料及其承载能力进行提前设计和安排,做出一个计划。但是当前我国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对于建设中所必须进行的一些经济、科技和环境进行相应分析时,没有充分重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设计,而且其设置水准比较低,难以保障建筑结构的质量。

2.部分建筑结构无法保证在极限条件下整体的牢固性

建筑结构要想具有极大的承受能力,首先就要保障其整体的牢固性,建筑结构整体的牢固性是指建筑结构在使用中不会因为一部分受到破坏或者一定的外界力量而受到全面的损坏。建筑结构整体的牢固性可以在出现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保证其稳定性,防止短时间内过大的损失,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虽然我国对于建筑结构的牢固进行设计时有一定的考虑,但是部分建筑结构在出现灾害或者其他极限情况下,由于设计概念偏向性和施工不到位等原因,仍有可能受到加大性破坏,甚至产生整体结构损坏。

3.对于建筑结构的使用和维护意识不强

为了保障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及时对建筑结构整体进行有效维护,同时在使用中做好保护性工作,以防止长期的承载或者侵蚀而出现不必要的损害。但是现实状况是我国进行建筑结构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比较容易受到锈蚀,而且设计者和施工者都没有较强的正确使用和有效维护的意识。

三、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建议

1.加强相关单位的管理与监督

建筑结构的质量如何将决定着居民的生命安全,是国家建设中必须进行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国家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建筑中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国家的研究机构对于建筑结构中使用材料进行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研究分析,保障施工材料的安全程度和承载能力。同时,建设管理单位还应进一步加强建筑结构设计者、施工者的设计施工标准。在设计中,注重引入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概念规范,不仅注重理论上的要求,更应该在设计的选型、材料及施工工艺可行性方面开展概念培训,将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纳入设计要求的范围;在施工中,组织相关从业者加强法律、法规与业务素养的的学习,确保施工工艺到位,流程规范,监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施工。

2.对于建筑结构施工中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

目前,建筑结构的施工仍以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为主,大量的建筑材料仍是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建筑材料因性能存在差异,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是在所有国家进行建设中都面临着的一个问题,也是建筑结构安全和耐久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所以,设计与施工单位要在工作和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前的技术能力,加强配合,展开相应研究,勇于尝试,采用新型工艺和方法,选择最适合的材料与选型,充分保障混凝土和钢筋的共同作用,避免因用材不当所造成的质量问题。

3.加强对于建筑结构的检测和维护工作

只有在建筑完工后做好相应的检测和维护工作,才能尽可能的保证建筑结构的牢固性和安全性。3所以,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强维修费用的投入,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积极的做好检测工作;同时,在建筑结构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和检测人员要强化对建筑结构使用年限及其安全性、耐久性的了解,做好检测和维护计划设计。同时,政府还要做好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人们的使用意识,确保居民积极配合维护人员的工作。

结语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为了保障其正常使用,应当从管理和实施单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建设管理单位要加强建筑结构材料的研究和质量的检查检测及法律、法规、规范的制定与宣传,实施单位要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合理布局建筑结构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符合我国经济市场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焦东轶:《浅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载《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7期。

2.张吉珂:《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载《职业技术》,2011年第11期。

3.魏巍:《提高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分析》,载《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2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冯楫(1984-)男,汉,广西南宁人,南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旧改办科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土木工程方向。

上一篇:浅论智能家居系统 下一篇:探究生态园林下的园林绿化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