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情趣化教学初探

时间:2022-07-06 06:05:30

小学古诗情趣化教学初探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集精华之萃,语言优美凝练,意境自然深远,进行古诗情趣化教学的探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情境熏染;反复诵读;发挥想象;角色体验

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更是集精华之萃,语言优美凝练,意境自然深远。然而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习惯于先读通诗句,再逐句理解诗意,

最后再熟读成诵,把古诗的意韵生动之美破坏殆尽。学生除了记住几个加点字词的意思,根本没有从古诗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古诗情趣化教学的初步探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一、情境熏染,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注意运用优美贴切、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来激起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我在教学《江南春》这首古诗的时候,根据学生以前的积累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春天,是多情的诗人们吟咏得最多的季节。春天是什么?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明媚;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怜惜……在唐代诗人杜牧的心里,春天又带给他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的春天,和杜牧同喜同忧吧!”再如教学《峨眉山月歌》时这样点拨:“李白乘舟顺江而下,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思友之情不正像明月一样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吗?”

古人写诗,多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由于岁月的更迭,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生阅历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诗人在情感与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填补学生感性认识的空白。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这首古诗,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示出这样的画面:雪花漫天飞舞,靠墙角的梅树上朵朵梅花迎着风雪慢慢地展开花瓣。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好美的梅花!真的是洁白如雪啊!”

音乐是诗歌的最佳伴侣,在课堂上适当地播放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使之心驰神往,又能把学生带进特殊的艺术氛围中,为他们和诗人的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如,教学《但愿人长久》时,配以深沉的《明月千里寄相思》作为背景音乐,营造了浓郁的思亲氛围。教学《江雪》时可以配以幽怨的二胡曲。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把根据这首诗谱写的歌曲《烟花三月》播放给学生欣赏。

二、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古诗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诵读。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性诵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引发学生诵读的欲望。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音乐等资源,采取师生轮读、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古诗的韵味越读越浓,使古诗的韵律美得以充分表现。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首形象生动的写景诗,一如苏轼的为人风格――醉中有醒,一切风吹雨打均能泰然处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由赏景到悟境再到品人,每一次诵读都是对诗人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诵读才是具有深度和充满情趣的。

三、发挥想象,个性化理解

古诗言简意赅,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对诗句的理解过于严苛,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古诗的兴趣。但是学习古诗又不可避免地涉及理解诗意,这时不妨给理解诗句“变个脸”,即鼓励学生把诗句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如,在教学《望洞庭》时,这样引导:“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如果你就是诗人,漫步在洞庭湖边,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你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这样的要求比较宽泛,学生不必绞尽脑汁地“字字落实”,纷纷兴致盎然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而且语言还很富有个性。有的学生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君山就像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有的学生说:“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没有磨过的镜子一样模模糊糊的。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得不一样,但是毋庸置疑,他们都理解了诗句,都感受到了古诗优美的意境。

四、角色体验,多元化解读

古诗中贮存着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特别是有的古诗富有情趣,教师可以凭借语言创设情境,使他们在情趣盎然的角色体验中进行多元化解读,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如,在教学《春日偶成》这首情理交融的古诗时,我没有简单生硬地让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理趣,而是把学生当成了诗人,使他们在极富趣味的角色体验中很自然地领悟诗人对于自然的认识。

师:诗人啊,你能不能告诉我,在这个云淡风轻的中午,你走过了哪些地方?

生:我先在花丛中漫步,然后又穿过一行垂柳。

师:你一路走来,做了些什么?

生1:我俯下身闻了闻芬芳的花儿。

生2:我还摘下了一片柳叶儿。

生3:我在小溪边停留了一会,看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

师:诗人啊,我感受到了你对春天的喜爱,感受到了你内心的喜悦。那别人呢,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乡人理解你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什么喜笑颜开吗?他们是怎么说的?

生1:有人对我说,程学士,您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像年轻人一样贪玩呀?

生2:他们说程学士,您怎么不呆在书房里钻研学问,还跑出来玩耍浪费时间呢?

师:他们不理解你,你心里怎么想呢?

生1:他们哪里知道我是特意出来亲近大自然的呀!

生2:他们怎么能体会到万象更新的春天带给我的喜悦呢!

生3:他们这么说是因为不懂得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呀!

还有《小儿垂钓》《所见》《元日》等古诗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学,使得学生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真正融入古诗中。

参考文献:

吴雪晴.在情趣中彰显魅力与深度[J].小学教学参考,2013(3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上一篇:反思自我 关注学生 下一篇:Jeep变换新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