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区域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时间:2022-07-06 01:00:42

泛珠三角区域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摘要: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泛珠三角城市竞争力;分析结果显示,泛珠三角城市竞争力地区差异显著,据此得出相应建议,以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因子分析;城市竞争力;泛珠海区域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093-03

引言

Porter(1990)指出国家或城市的竞争力是通过国家或城市产业的综合竞争来表现和实现的[1]。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与世界经济论坛(WEF)构建的全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计算方法是国外目前最权威最全面的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包括城市的经济实力、服务功能、管理水平、发展环境、创新能力、市民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它是由经济实力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科技和文化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等构成的体系[2]。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可定义为: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其所属的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从而获得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3]。

我们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积聚和转化资源、争取和控制市场、创造财富、提供服务以及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现实和潜在的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力、资源聚集力、经济实力、科技生活水平等能力的综合体现。

城市的竞争力的研究已为学界和政府部门等社会各界所关注,客观准确地描述现状是制定城市竞争力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一、城市竞争力评价

首先要构建其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守完备性、综合性、科学性、简洁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本文指标体系梳理整合了众多已有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IMD竞争力指标体系、倪鹏飞(2003)等建立的指标体系 [4],采用综合评价指标只针对泛珠三角城市内地9省100个地级市竞争力进行分析(“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5],选取了包括可持续发展力(Sustainability)、资源聚集力(Cluster)、经济实力(Value)、科技生活水平竞争力(Competition)四个方面40个具体指标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研究指标体系。四个方面指标具体包括:(1)可持续发展力方面涵盖政府服务调控能力、智力保健资源力, 其中政府服务调控能力指标包括s1科学支出、s2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s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s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s5 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件)、s6教育支出、s7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千册、件);智力保健资源力指标包括s8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s9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s10普通高等学校、s11医生数(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人)、s12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2)资源聚集力方面涵盖基础设施环境、产业集群,基础设施环境指标包括r1货运总量(万吨)、r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r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r4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辆)、r5客运总量(万人)、r6住宅、r7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万人次)、r8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辆);产业集群指标包括r9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万平方米)、r1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r11外商投资企业、r12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万美元)、r13工业企业数、r1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科技生活水平竞争力方面涵盖科技金融效率、生活质量,其中科技金融效率指标包括c1从业人员金融业、c2从业人员科学研究技术、c3从业人员公共管理和社会、c4职工平均工资(元)、c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c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数(法人数)(个)、c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生活质量指标包括c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万元)、c9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万人)、c10在岗职工平均人数(万人)、c1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万元)、c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4)经济实力方面包括v1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v2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格)(万元) 。

二、数据处理

首先对可持续发展力进行因子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差异和数量级影响),个别缺失的数据利用线型插值法进行了补值。利用SPSS的factor 过程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由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得出相关系数矩阵P值均小于0.05,表明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运用因子分析进行简化。指标变量共同度表明,除个别大于0.6小于0.9,绝大多数指标共同度均大于0.9,即公共因子对变量的可解释性强,KMO值为0.845,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001(见表1),表明样本数充足,相关系数矩阵非单位阵,故适合做因子分析。对主成分法提取的初等因子载荷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因子贡献及贡献率(见表2)。

表1 KMO and Bartlett’s Test巴特莱特球度检验

表2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总方差解释

第一个公共因子F1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48.857%,(在S1至S7七个指标上的荷载较高)基本上反映了政府服务调控能力指标;第二个公共因子F2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42.168%(在S8至S12五个指标上的荷载较高)看成是反映智力保健资源指标,利用回归法求得各个单因子得分函数,求得各单因子得分,利用综合因子得分公式:

SUSTF总=(48.857×F1+42.168×F2)÷91.025(其中,数据均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计算出各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的得分,同样方法可算出资源聚集力、经济实力、科技生活水平竞争力的得分,然后结合这四方面得分,得出最终结果(见表3)(表3、表4只列出综合得分前十名的城市,其余城市略)。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一)从竞争力综合得分层面来看

1.竞争力强的城市: 泛珠三角区域城市竞争力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广州、深圳是第一层次,综合因子得分位居第一和第二。两者经济发展速度快,为城市竞争力产业结构、规模与效率提高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框架与市场经济体系。应继续增加技术方面的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本区域城市竞争力。

2.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城市: 成都、东莞、佛山、长沙、福州、昆明、厦门、泉州、南昌、南宁、贵阳、珠海处于第二层次,与第一层次的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应注重加大的投入力度和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

3.核心竞争力较弱城市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属第三层次。其特点是在有些方面有优势,而其他方面较弱,但结构调整的难度相对要小,有利于实现环保化、高科技化和结构轻型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本较低。如海口、三亚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发展成本上有竞争力。

(二)从各二级指标层面来看:

1.政府服务调控能力:第一层次是深圳、广州、东莞、厦门、佛山,其中深圳在整个排名中遥遥领先。有效运作规范管理、综合服务水平高是城市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智力保健资源:市民综合素质居于第一层次的有广州、成都、长沙、南昌、昆明、福州、南宁、贵阳、深圳。这些城市大多是省会城市,智力资源丰富。广州、深圳是智力密集度相对比较高的城市,具有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成都区位竞争力较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较好,其劳动力的数量大,整体素质较高,教育相对发达;资本实力、融资能力也相对较强,但在提升基础设施竞争力方面还有着较大的潜力。

3.基础设施环境: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广州、成都、深圳、长沙、昆明、福州、佛山、东莞、厦门、南宁、贵阳、南昌12个城市处于第一层次。构建城际轨道和地铁网络,增强都市圈的竞争优势,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区域内要适时规划与建设客运专线、货运专线。目前,全球掀起高速铁路建设热潮,同时高速铁路也扩大了城市就业和城市间旅游,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4.产业集群: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率排名都靠前,显示其发达的工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代表了当今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潮流,它是城市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形式,产业集群的形成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和竞争力,很多国家都把产业集群的形成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特别要推进文化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应制定和实施基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

5.科技金融效率:广州、深圳、成都、昆明、长沙、佛山、福州、东莞、南宁、厦门先于其他城市。科学技术竞争力前十名城市依次是:深圳、长沙、广州、成都。按照技术差距理论,科技被视为一种生产要素,科技创新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还能促进新兴产业、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它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有条件的城市要大力发展金融业。

6.生活水平:生活水平竞争力位于前列的城市有:广州、深圳、成都、厦门、泉州、福州、长沙、昆明。居民生活水平能反映区域内居民收入、消费和工资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区域社会发展的最显著标志。

综合经济实力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发展阶段,是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重要的因素,核心城市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第一层次是广州、深圳、佛山,人均GDP排在前列的有深圳、广州、珠海、佛山、厦门、中山、东莞、长沙、南昌、攀枝花,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质量好坏的标志,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较大有海口、张家界、广州、南宁、深圳、长沙、成都、昆明、贵阳、厦门市、丽江、三亚。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较大的有攀枝花、鹰潭、佛山、中山、泉州、惠州、柳州、东莞等市。综合增长竞争力河源、清远位于前列。

结语

广东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强,珠三角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应建立长期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突出协作效应。做好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只有促进本地区的产业进行多样化发展,才能防止产生区位性衰退;只有对支柱产业进行不断的升级,才能保持其优势和活力。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则必须依托地区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只有优势资源才能支撑优势产业。应注意到泛珠三角与长三角、京津冀在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公平安全等方面还有一定差异。倡议中央统一规划,予以研究并付诸实施优先整合珠三角经济圈,然后进一步整合泛珠三角经济圈,加强区域内城市经济的分工协作,解决好区域冲突的协调问题和区域贸易问题等,提高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各城市要注意改善投资环境,协调发展、互利互补,促进区域经济高度融合,从而提高泛珠三角整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Free Press, New York,1990.

[2]石忆邵,张洪武.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区域优势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2,(1):17-21.

[3]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J].现代城市研究,2001,(3):19-22.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Competition of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Cities

ZHANG Lin-quan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13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in Statistical Yearbook on China’s cities in 2008, use factor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citi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se cities marks regional differences. Thus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offered.

Key words: regional urban competition; factor analysis; Zhuhai region[责任编辑 吴明宇]

上一篇:新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协整分析 下一篇:基于VEC模型的四川省GDP统计数据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