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时间:2022-07-06 12:37:58

浅谈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52-01

小学数学应用题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有不少的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复杂,小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画图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起到了"搭桥"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复杂关系的应用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1.画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中,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通过画图,为学生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搭好了桥,帮助学生化抽象为直观,揭示概念本质;化复杂为简单,呈现数量关系;化隐性为显性,再现想象模型;化无序为有序,梳理事件规律等等,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1 引导学生体会画图的作用

2.1.1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画图的需要。我让男生、女生进行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画图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方面问题的优越性。男生做文字题,女生做转化为示意图题。女生很快完成了,而男生却慢了许多。男生很快发现自己"上当"了:原来,做画图的题要比做文字的题快好多啊!看图解决问题一目了然,更简单!通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画图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方面的问题时确实非常方便、实用,从而体会到画图方法的价值。

2.1.2 把握时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画图的作用。要使学生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和作用,教学时教师应把握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题方法时,不要为孩子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是要引导其通过画图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形成思路、寻找解法;第二个时机是学生在解决完问题后,要引导其认识画图整理信息的作用,启发孩子在以后的解题中自觉使用。

2.2 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的图解决数学问题。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提到画图教师们想得更多的是线段图,教师把画图作为一个知识教给学生,而不是把它看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来进行教学,所以学生不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图。新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而且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比如:

2.2.1 线段图:能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一种半抽象半具体的图,尤其在分数应用题别突显它的优势。例如:桃树有180 棵,比梨树少2/5,梨树有多少棵?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找到单位"1"梨树的棵数,并用线段表示出来,再由"比梨树少"可画出表示桃树棵数的线段。

2.2.2 树图:在教学"搭配"时,使用"树图"会更加直观。如:有两件不同的上衣,三条不同的裤子,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2.3 集合图:能够体现数学的思想及方法。例如:三年级一班有15人参加兴趣活动小组,参加美术小组的有9人,参加合唱小组的有10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有多少人?通过画图,学生就会发现图中重叠部分就表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人,即9+10-15=4(人)。

2.2.4 示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画出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图。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画图的价值,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 抓住重要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画图方法。教学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在加深问题的难度上下工夫,而是要通过有代表性的又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使学生能够产生迁移。这样即使遇到一些未解过的题目,学生经过自己的画图、分析也能找出解答的方法。

例如:鸡兔同笼,头共15个,足共40条,鸡兔各几只?这类应用题有两个未知数,如果用方程或假设的方法,低年级同学理解算理都有困难,可是用画图理解比较直观。

第一步先画15个头 ( ■)。

第二步每个头画2条腿(||)。

第三步剩下的10条腿可以分给5个头,每个头画2条腿。

由此可见:有4条腿的是兔子,2条腿的是鸡。答案:5只兔子,10只鸡。

2.4 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画图方法。画图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是需要从一年级开始不断训练才能形成的。我认为应该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阶段:"自由画图阶段"我也称它为"画丫阶段", 是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初级阶段,即低年级阶段。这时老师应只观望,让学生自由发挥。无论学生画的如何,教师都应鼓励他们。第二阶段:规范画图阶段,即中年级阶段。当发现你的学生碰到解决问题画图欲望比较强的时候,找到一个可以作画的载体进入第二阶段规范画D。第三阶段:脑中成图阶段,这是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最高阶段。这时学生在规范作图的长期训练后,看到题目能在脑中马上形图,然后根据脑中的图来解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通过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就能体验画图策略的有效性,感受直观图形对于解题的作用,形成应用画图策略的兴趣和自觉性。

2.5 引导学生将画图方法与其他学习方法灵活结合。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认知水平和领悟力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正是学生不同个性的体现。画图方法固然是一种很重要的解题策略,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灵活应用,需要与其他学习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

2.6 注重画图方法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小学数学基本思想可以分为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转化思想等。这些思想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石,也是数学通向科学殿堂的桥梁。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利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绘图"作品",不管是"力作"还是"劣作",都要一视同仁地肯定其存在的价值。一些看似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画图这座美丽的"桥",使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不再谈"题"色变,从对解决问题的"恨"转变到"爱"。让我们借着画图这座"桥",使所有的孩子都感受解决问题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活动 下一篇:网络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