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7-06 11:50:32

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影响因素

摘 要:探究性别和认知方式(场独立和场依存)对当代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求助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校本科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方式。结论:性别和认知方式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求助;影响因素;性别;认知方式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077-02

一、文献回顾

心理求助是指个人在遇到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困难时,向他人寻求帮助以达到解决困惑的过程。心理求助对象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专业人员,例如心理咨询师,另一类是非专业人员,例如家人和朋友。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压力之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关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同龄青年组常模,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心理问题发生率。发生在大学生中的恶性事件及自杀率有上升趋势[1]。相关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及其他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大学生退学、休学等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导致自杀倾向的产生[2]。故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求助行为模式,如求助的一般倾向、求助行为的过程和探究个体寻求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3]。在研究心理求助的一般倾向时,研究者考察了一些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抱有更积极的态度。男生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女生求助于人的比例略高[4]。也有学者的研究与之相矛盾[5]。

前文中提到性别作为影响心理求助的因素,国内外的研究中仍存在矛盾,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讨。另外,笔者认为心理因素是影响心理求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目前对其研究还不够具体,故笔者从人格特点入手,选取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这一维度),调查研究其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影响。

二、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全日制大学本科生120人,学生覆盖2006—2010级,院系包括基础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其中男生55人,女生65人。年龄在18~24周岁。受测者都是采用自愿和无记名方式参加。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91.7%。男生所占比例为44.5%,女生所占比例为55.5%。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并进行简单的访谈,目的在于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的深层问题进行探究。有效问卷的受测者基本资料如下。

2.研究方法

在做测验前,向被试保证所有测验结果只供研究之用,绝对保密。记录被试的基本资料。然后开始测验,先让随机选取的被试作嵌图形测验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令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用笔勾画出镶嵌或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测验中,在规定的时间(50秒)内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地、容易地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者(即能找出两个以上者)为场独立型;而完成该项任务较为困难者为场依存型。然后采用笔者自编调查表,对被试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所采取的心理求助方式进行调查。

3.资料统计

对被试的认知方式进行统计。回收问卷后,进行数据处理,运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影响因素。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心理求助整体倾向

由整理的数据可知,总体来说,不论被试的认知方式、性别、专业,在遇到一般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时,都不会想到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只有在遇到一般的学业问题时,仅有0.9%的大学生才会想到专业的心理求助(心理咨询)。甚至遇到这些问题很严重时,也很少寻求专业心理帮助,遇到严重的家庭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概率最高,为10.9%。而大学生遇到各种严重问题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平均概率仅为7.1%。这一结果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求助倾向与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性质)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出很少人会选择专业心理求助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仍是常规的方式:如找同学、朋友、家人倾诉;自我心理调适;运动发泄;找辅导员聊天;上网聊天,发帖子;睡觉等等。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根源。在中国这种封闭的文化环境里,对心理疾病患者来说,心理医生是“外人”、“陌生人”,因此不习惯向心理医生袒露心扉。其结果致使许多人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愿意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寻求帮助[6]。笔者认为,当出现心理问题,自己能解决固然是好的,但是有很多人是自己解决不了问题,这样却也不能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2.大学生心理求助与性别

前述结果显示,本研究的受测者在面临各种心理困难时,一般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而当问题变得比较严重,向专业人员求助的概率才稍有所增加(如表二所示)。这一发现与前人的研究完全一致。男女生比较而论,在生活问题、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上,男女生是否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有显著差异,男生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而女生求助于人的比例稍高一些。这个结果跟多数前人的研究相一致。但这与国内梅锦荣等的发现相矛盾[5]。诸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日常观察经验,似乎也是女生寻求专业帮助的比例高于男生[7]。男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采取运动或娱乐和独处,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与我们社会所赞许的男性处理心理问题,表达情绪的方式有关系,女性可以比较随意地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寻求帮助,社会是认可这种方式的。

3.大学生心理求助与心理认知方式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是威特金等(Witkin,1949)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所发现的认知风格上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们在知觉外部环境(“场”)时所依据的参照点的不同上。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t style)者在认知信息加工中倾向于依据个人的内部参照。而场依存型(field dependent style)者在认知加工信息中倾向于依据外在参照。由数据可知,两种认知方式的人在遭遇一般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差异不显著,都几乎不去寻求心理帮助。但在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生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就业问题)时,两种认知方式出现了显著不同,具有场依存认知方式比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专业的心理求助。且在就业问题上场独立者与场依存者的差异是最显著的。但在遇到严重的情感问题和家庭问题,两种认知方式的被试在是否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上未见显著差异。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而场独立性的人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自信、自尊心强,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等。故在遇到严重心理问题时,场独立者很难做到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而场依存者则能向专业心理工作者请求帮助。在严重的就业问题上,场独立者和场依存者由于认知方式的不同,对待就业这一问题可能有很大差异,这也就可能造成两者的差异显著。而对于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来说,严重的情感问题和家庭问题都是人生致命的挫折,两种认知方式的人在是否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上便未见显著差异。这只是笔者的一种猜想还需要进步的论证研究。

上一篇:社会转型期现代孝道的合理建构 下一篇:西安市翻译人才市场调研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