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06 09:42:04

对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思考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文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学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改进学风的相应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 学风问题 对策

加强学风建设,创造优良学风,既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学习和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我国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学风的基本内涵

学风,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就是学习的精神状态。广义上的学风是指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狭义上的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风气。大学生学风属于狭义学风。《教育大辞典》定义的学风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巨大的学习动力;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勤奋、严谨、善思、创新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进取等。有学者概括为四个“W”,即:“Why―为什么而学习,解决学习的目的问题;Will―是否愿意学习,解决学习的态度问题;Whether―是否具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解决学习的作风问题;What―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解决学习的方法问题。”[1]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线。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凝聚及规范作用。

二、学风的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的学风总体状况是好的,大部分学生是勤奋扎实、刻苦认真的,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勇于攀登,自觉用最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环境的急剧变化,尤其是高校扩招后,学生生源素质上的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在学风上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1.学习目的急功近利。

部分学生上大学只是为完成父母的心愿,学习只是为获得奖学金或为将来找一份体面的高收入的工作,在学习上急功近利。有些学生不重视选修课的学习,认为选修课对自己知识的积累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上选修课只是为了拿些学分;有些学生忽视对“两课”的学习,认为这些课程不实用。据调查表明:在学习目的方面,谋求理想职业、提高社会经济地位、获取文凭、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分别占35.3%、26.1%、23.4%、12%、3.2%。[2]

2.学习热情不高,纪律松懈。

实行学分制,打破了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有些学生在“自主性”的掩护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纪律越来越松弛。部分学生睡懒觉、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更有甚者把谈恋爱、兼职打工做为其“主修课”。甚至有的学生完全置学习于不顾,学习完全处于一种自由主义状态,想学才学,不想学就不学。

3.学习道德欠缺,作业抄袭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有些学生整天沉缅于玩电子游戏、看武侠小说、上网、聊天,以致于有的学生生活在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个别学生酗酒、打架、搞江湖意气。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考试舞弊方式五花八门,甚至不惜用运现代科技手段。还有的学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考试后托人说情要分要及格。总体表现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淡薄,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生活懒散,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3]

4.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由于就业形势变化快,专业冷热不均,那些自认为在非热门专业学习的学生,他们总觉得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或者是自己根本不喜欢,所以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厌学情绪较严重,总想换个专业会更好,每年转专业的络绎不绝,给管理造成很多困难。事实上这些学生都成了谁也管不到的游民,他们生活在集体之外,课堂宿舍都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三、学风的影响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产生不良学风的内在原因。首先,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平均素质偏低,部分中学阶段的问题学生进入普通高校。第二,心理上的挫败感也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当今大学生都是从高考独木桥上挤过来的,可谓百里挑一,然而进了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好学生的地位,听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赞扬声,心理的落差陡然而生,学习兴趣随之大减,甚至一蹶不振。第三,大学生对就业没有信心。面对来自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不少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学习情绪低落,新的“读书无用论”很有市场。

2.教师方面的因素

第一,有的教师缺乏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少数教师师德缺失,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上,教学态度敷衍,责任心不强,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二,有的教师追名逐利,只注重可以评奖获利的显性工作,不愿潜心教学,教师行为的急功近利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三,有的专业教师忙于科研,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对学生缺少在学术上和学习方法上的有效指导,与学生的交流非常少,更不会主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学校方面的因素

第一,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定位贪大求全的政绩观,使全国高校办学模式趋于一致,办学思想存在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学校行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第二,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改滞后,教学大纲没有适应大众化教育的事实,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成就感,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教风不正,使学风建设失去了强劲的推动力。第三,高校办学的硬件跟不上学校发展速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规模扩张过快,由于学生人数剧增,教室、实验室及学生宿舍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4.社会方面的因素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由此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等现象,以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冲击着高校,使新的“读书无用论”蔓延,引发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了学风衰退。[4]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分配和工资收入的不公平,就业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广大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拜金主义思潮无时不在吸引大学生“一切向钱看”。大学生是个纯消费群体,高校周围酒馆林立,网吧、咖啡屋遍地,为学生逃课、玩游戏、谈恋爱高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网络的普及,非主流文化的网络文化在高校校园里传播,良莠信息并存,冲破了高校意识形态的“围墙”,浸染着大学生,对学风的消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四、学风的改进对策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管理和改革的当务之急。学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行政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对于学生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和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要通过讲解规章制度,对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和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还要建立健全学生的学习激励机制,认真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2.对于教师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提升教师的学历、业务水平、能力,更要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其次要改革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建立鼓励教师教书育人的激励机制,使每个教师都能懂得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热爱教育对象、精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因为,教风对学风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全方位的,在学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教师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示范性。

3.对于学校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必须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二是要树立服务理念。在学校所有的工作中,必须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从事管理的部门和人员都要自觉地为教学提供周到的服务,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服务。[5]三是要树立质量观念。高校一切工作的归宿在于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不仅仅是“量”的扩张,而且更应该是“质”的提高。

(2)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育模式,调整培养目标,加强教育的过程管理。首先,通过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陈旧教学内容和落后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其次,创新学生的学习评价机制,改革考核制度,使考核制度体现高校教育宽进严出、全面考核、以考促学的思想。第三,特别要重视考纪考风建设,抓考风,促学风。要高度重视考试管理工作,健全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纪律,加强监考、巡考,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考试过程的有效监控。第四,加大激励措施。在学生中大力开展评选学习标兵、学风优良班集体、科技活动先进个人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学风建设发展。

(3)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与方法,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强“两课教育”的实践性。其次,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以党建促学风。将学习条件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先决条件,学生申请入党首先要具备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将学习状况作为学生党员的重要考核指标,要求全体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学风建设。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风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良好的氛围对人具有很大的熏陶和约束作用。大学生身处高雅健康的文化氛围之中,自然会受其熏陶,思想情操得到陶冶,会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为了培植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首先应努力营造校园学术气氛,要有计划地组织学术讨论和各种学术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学术空气,抓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外语、数学、物理、电脑比赛等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积极组织学生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精心建设校园人文景观,打造文化校园品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对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社团活动给予积极的指导,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推动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不断凝练自己的学风特色,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2004年第3期.

[2]孟凡明.浅谈高校学风及其建设[J].当代经济,2007年第2期(下).

[3]廖忠友.论大学生学风建设[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年5月.

[4]裴吉慧.强化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5]张振平.浅论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7期.

上一篇:谈网络化在成人教育教务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