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失调症6例报道分析

时间:2022-07-06 06:01:28

色素失调症6例报道分析

【关键词】色素失调症;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90-02色素失调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又称为Bloch-Sulzberger综合征,是一种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主要导致外胚层与中胚层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眼部、牙齿、神经、血管等多个系统受累,本病较为少见,以下是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6例IP患儿,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收集6例IP患儿,全为女孩,年龄4天到6岁,剖腹产4例,自然产2例,其中过期产1例;试管婴儿1例;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210g),其余体重在2700-3800g,2例出生史异常,2例有过敏史,1例有花粉过敏家族史,否认有遗传病史及家族史。

1.2方法:查阅我院近2年来明确诊断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分析。

1.3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诊断依据1993年Landy和Donnai提出的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2.结果

皮疹特点:发病时间:出生时有皮疹3例,出生后1周、4个月、6个月出现皮疹各1例,分布部位躯干部及四肢内侧(呈线性分布);特点:5例患儿有典型红色斑疹、疣状增生、色素沉着、色素脱失,1例间隔2月出现色素沉着。皮肤皮疹、水泡涂片4例中有2例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例患儿出现牙齿釉质发育不良,阻生牙;1例出现眼睑肿物,1例出现结膜炎;1例患儿出现尿失禁,2例发育落后同龄儿童,2例确诊癫痫,2例出现肌张力异常,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大脑中动脉血管畸形,2例颅内出现多发病灶,1例脑白质软化。3.讨论

色素失调症(IP),是一种少见的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病,因病理上观察到有黑素颗粒由表皮进入真皮而得名,其基因研究在2000年获得重大突破,发现编码激活转录因子-κB(NF-κB)的IκB激酶(IKK)复合物的主要成分NF-κB基本调节因子(NEMO)的基因发生突变是产生IP的原因[1],男性患儿通常在宫内死亡(NEMO基因轻微突变、异常核型(47,XXY)和体细胞嵌合现象,NEMO基因不稳定性[2-3]。是男性IP患者不发生宫内死亡而在出生后存活下来的原因),其临床表现比女性更严重。

皮肤:IP分为四期:①红色斑疹、水泡期(在出生后2周内);②疣状增生期(2-8周);③色素沉着期(12-40周);④色素脱失期(持续到成年),6例病例中均有皮疹、水泡、色素沉着,有1例是出生后4个月出现皮疹,8个月因感染诱发再次皮疹、红斑、水泡、行皮肤组织液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细胞,进而出现疣状物,大约2周后出现色素沉着,沉着部位大多平行皮肤纹理分布,沉着颜色因个体不同有所不同,其中皮疹红斑、水泡等可反复出现,进而出现“四世同堂”表现。

牙齿:牙齿异常较常见,表现为牙齿发育不全或不发育、釉质发育不良、萌牙延迟、楔状齿、阻生齿及恒牙冠形成异常。骨骼异常也占不少,有一侧肢体发育差、髋部发育不良、软骨发育不良等。国内未见骨骼受损的报道,在该研究中尿失禁患儿1例,泌尿系彩超未见明显异常,骶骨CT提示隐形骶骨裂,考虑NEMO突变有关。

眼部:IP患儿眼部病变发生率30%左右,视网膜增生性病变,视网膜剥离、青光眼等,本组中有1例出现角膜炎,1例有肿物,但眼底检查未见血管畸形及视网膜病变,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后好转,1月随访未见异常。神经系统:IP中30%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4],国内外报道主要有脑积水、脑萎缩、脑梗塞等。该研究中有1例出生后数日出现抽搐,头MRI显示脑部多处受累,且患儿脑沟脑回较少,AEEG提示双脑半球间断低电压及棘慢波,另一患儿确诊癫痫,伴有血小板降低,家族过敏史,但没有明显IP家族史,考虑IP可能与免疫系统、血管炎症反应及抗原提呈细胞等有关,推测部分IP患儿基因片段缺失,胚胎发育中中胚层发育异常有关,但国内外尚无资料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血管:IP分析中有2例血管异常,主要为大脑中动脉畸形,伴有脑出血,考虑NEMO基因改变引起血管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密不可分[5],Ian M.Hayes等报道1例肢体畸形伴有肺动脉高压患儿考虑与NFKB[6]有关,尤其NFKB与血管发育调节器,血管生长因子,微血管结构改变有关[7],微血管改变可引起视网膜剥脱,视神经萎缩等症状,脑室旁微血管病理性改变是导致IP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8],MRA是发现脑部血管畸形重要诊断依据,早给予神经系统症状干预提供最佳治疗时机[9-10]。

免疫系统:Ali Alikhan等[11]报道接种疫苗可诱发IP发生,笔者认为IP患儿免疫系统因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胚胎期中胚层发育异常,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过度表达,激活TNF-a及某些炎性介质,引起级联反应,目前处于探索中;Kadri Haller-Kikkatalo等[12]报道一例试管婴儿IP,本研究中有1例为试管婴儿,可能与宫内外周围环境及某些未知的基因突变有关。

IP一经诊断后,就要给予相应治疗,但目前并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目标是预防细菌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适当给予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给予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有效的[13],并综合眼科,牙科及神经科等多科室协助,降低并发症发生。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IP发病机制主要NMEO异常,导致外、中胚层出现异常,皮肤改变一般为最常见临床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症状之一,部分患儿出现牙齿、毛发、眼部等病变,此类报道较多,但也可能累及血液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等,具体机制不详,药物早期干预治疗可能降低并发症,如适当给予抗生素,激素及对症治疗等,预防该病发生最主要手段就是胎儿期基因检测尤其PCR检测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1]The InternationalIncontinentia Pigmenti (IP) Consortium.Nature,2000,405:466–472.

上一篇:高血压病与药物治疗 下一篇:超敏-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