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化学教师的素质

时间:2022-07-06 05:25:20

浅谈如何提高化学教师的素质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提高知识素养、更新观念、努力进取、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三个方面,介绍了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几种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素质 方法和途径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健全的人格、较高的综合素质、一定的技术素养。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如何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文化、身体心理等自身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提高知识素养

化学教师的知识素养是其从事化学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而新课程改革更是需要教师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素养。也就是说,在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特征的同时还应该显示出其学科专业特征,即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为广博的其它文化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从而形成一种专业知识扎实、覆盖面宽广的知识结构体系。

1.化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化学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的体系框架、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面对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最后还要了解本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

2.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教师应具备较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即具备语文(包括外语)、数学等基础工具课的基本知识;具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师德规范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生物、天文、人体和地理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在广博的基础上,向某一领域的精专发展,而形成博专统一的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应具备较深的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即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各科课程及其教材教法理论与实践、教育评价、教育科研与决策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其他新兴教育理论基础它是指导教师认识和掌握教育的内在规律及基本原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实践教学过程,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根据。教师应具备现代信息情报的搜集、整理、应用的基础知识;应懂得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处理技术和传输技术。

二、更新观念、努力进取

1.注入爱心,改善师生关系。尊师是一种社会美德,但把学生永远置于被支配的地位就出现了偏颇,这有碍于学生独立人格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发展。因而,这就需要教师爱生如子,既不应因学生的家庭地位、家庭状况不同而不同,更不应因教师与学生家庭私人关系交往的程度不同而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不看对象的盲目、抽象的爱,而是一种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学生具体的情况而赋予的具体的爱。教师应改变那种“师道尊严”的观念,既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又要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尊重学生应成为新世纪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包括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现有状态,学生发展潜力和现实的可能性。尊重不是放任,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尊重必然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戴,并能把这种爱迁移到学习上。

2.改变角色、增强服务意识。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转变,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旁观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增强服务意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及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勤于学习、树立课改意识。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了解它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如: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化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重视并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熟悉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这样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适应课堂的能力。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目前教育环境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更要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学》、《心理学》、《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等,它们会使教师琢磨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效率。

三、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应是:与新课程同行——转变教师角色,学会新的专业技能。

1.掌握新的技能。教师应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给予、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

2.由治理者变为组织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要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治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3.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那种认为教师教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根据教材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与化学化工有关的工厂,学习了解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的领域,同时也使他们对工人师傅的辛勤劳动和技术改革的日新月异有了新的感受,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爱好。

上一篇:传人之道 授人予渔 下一篇: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