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活泼灵动起来

时间:2022-07-06 02:15:40

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活泼灵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97-01

“读读背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练习内容之一,其内容包括成语、民俗民谚、古今警句和诗词歌赋等,内容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主阵地之一,也是小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及阅历有限,有些内容的学习往往就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过程了,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二十四节气歌》《三字经》及民俗民谚等。若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学生只是会背了一时,灵活运用就更不行了。因此针对学生年龄小,知识及阅历有限,自我要求及控制力都不太高等现象,在练习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读读背背”因现在信息技术而生动活泼起来:

1 入情入境,赋“读读背背”浓浓的情趣

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都倡导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但有时语文练习教材中所学的知识无法一时在现实生活中得以有效呈现,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阻碍与时空的限制,将知识情景化、生活化,在知识与生活中搭建桥梁,有效化解学生知识储备层次参差不齐与阅历浅显难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苏教版第三册语文书的练习7中的《二十四节气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多难点:许多节气学生都不曾听说过,生活阅历中的记忆也不多。因此在解读二十四节气歌之后,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不同节气的景色,让学生在声色俱全的景色画面中了解节气特点:如惊蛰节气中被雷声惊醒的小动物们,布谷鸟声中金黄的麦穗预示芒种节气的来临,霜降节气中的枫叶,白雪皑皑的大雪节气。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不同节气的习俗,如清明扫墓的图片、立夏吃蛋、立秋啃西瓜的生活场景等等;最后出示农活图片,让学生猜猜节气时令。如清明前后的种瓜点豆,立夏之后喂养春蚕,水田插秧大约在夏至的时候,收割水稻在寒露之后等等,学生看到生动活泼的画面,听着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随节气而动,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明显。

2 寓记于乐,让“读读背背”轻松乐趣

“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于是就有不少老师会将练习中的“读读背背”不加以指导,就要求学生反复地读、背、抄,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很多老师对此也常感到束手无策。而“读读背背”在我们苏教版教材中每册都有,每一单元的综合练习中都有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以及儿童诗、古诗、名言,谚语、春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我们不能让“读读背背”成为学生学习的包袱,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积累古诗、名言。比如成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闯关的图片,再配上声音和图画等,设计出有声有色的闯关练习,让学生在看、听、猜等活动中走近成语,了解成语,进而不自觉地喜爱上积累成语。

又如在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时,针对节气歌中词串相对独立、学生识记有困难的特点,通过课件将打乱的二十四节气有目的的一一亮相:先显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再出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接着出示“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等等,学生迅速明白二十四节气歌各个词串的来历及相互联系,也发现了二十四节气歌的许多规律:节气按季节顺序排队,每月两个节气,一季六个节气,节气中也有姊妹对等等。发现规律的学生觉得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一点也不难了。

3 顺水推舟,让“读读背背”化难为易

动画片是造型、声音、摄影与电脑图形技术等结为一体的视听语言艺术,深受小学生们喜爱。作为教师在教学“读读背背”中与学生实际生活差距较远又不易理解的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动画片化难为易。如,苏教版第六册练习8中的成语:拔苗助长、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郑人买履、黔驴技穷等,学生理解、书写起来都有难度。教学时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网络中相关的寓言故事视频,寓言故事成语的本意及寓意一目了然,然后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加深印象,最后请个别学生走上讲台在投影仪下写写成语,其他学生通过多媒体显示屏赏析同伴书写历程,交流书写要点或注意点,学习兴趣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汉字赏析能力。对于特别难写的字如“郑人买履”中的“履”字和“鹬蚌相争”中的“鹬”字等,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借助于网络查看“履”字的笔顺或其汉字演变历程,每个学生也可以根据自我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进度,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这些成语的掌握程度。

又如“读读背背”中成语或警句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录像或网络将生活中成语或警句运用的案例得以回放,引导学生辨析,了解成语或警句的运用要领等,再通过绘画、图片等媒介创设符合交际目标的语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用心倾听,进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巩固所习,发展能力。

上一篇:慢慢行走在语文教育之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