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7-06 01:03:41

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以生为本”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熟谙其中的道理。一年多来,我们先后考察了翻转课堂模式、建构学习力课堂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学案导学课堂模式、“学讲计划”课堂模式、“三案六环节”课堂模式,从中发现:每个学校都在努力建构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层矛盾渐次浮出水面,如何化解矛盾,提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这是一线教师、校长、研究者必须回答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生本课堂的新样态,分析实践背后的原因,探索其未来方向。

一、语文生本课堂的新样态

所谓生本课堂,就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课堂。各地教育水平、学校条件、学生情况都存在差异,生本课堂的样态也各有不同。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生本课堂的实践样例,从中探究其基本特征。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美国林地高中的老师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时间不足、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创造了微课教学方式,把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成八分钟左右的视频,将视频放在网上或让学生拷贝回去自学。学生课前学习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教师再根据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课内教师组织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多样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华东师范大学还组织了“G20慕课”联盟,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2.建构学习力课堂模式

裴娣娜教授主持的“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研究”课题,全国有100所学校参与研究。裴娣娜教授提出:学习力就是学生生长力(活力、能量),是人的生成和发展;学习力由知识与经验、实践与活动、意志与进取、协作与交往、策略与反思、创新(批判、求异)六个要素构成。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语文组都在致力于“语文学习力模型”建构,变革课堂教学实践。

3.“先学后教”课堂模式

这一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初期:引领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由教师提出探究目标、进行学习指导、组织当堂训练,学生按教师的指令一步一步进行的学习行为。中期:互助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学生在教师成功引领下,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合作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训练内容,最终按研讨后确定的指令所进行的学习行为。后期:自由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学生个体根据已获得的知识与形成的能力,自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训练内容,按自己确定的指令所进行的学习行为。

4.“学讲计划”课堂教学模式

“学讲计划”旨在通过学生“学进去、讲出来”改变课堂教学生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这一模式包括四个层次:目标引领,每节课要设计一个清晰明了的目标,教师要知道这节课该教什么,学生要知道这节课该学什么;任务驱动,教师要把目标分解为若干个任务,这些任务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实践,借助活动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语文,内化能力;评价跟进,评价在课内,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5.“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讲学稿、学习单、任务单、工作纸是当下课堂教学使用较为广泛的学习载体。尽管名称不同,实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这一模式包括三个层次:预习案,教师设计一些基础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教学案,这是课内使用的学习方案,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学习问题;巩固案,旨在将课内学习进行扩展,有的是为了巩固知识,有的是为了提升能力。学案导学要求把课堂学习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语文生本课堂的新特点

第一,先学后教。教与学的关系有三种形态: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至于哪种效果会更好一点,学术界没有定论。考察国内的几种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先学后教成为共性特征。洋思中学30年前就提出了“先学”的主张,国内一大批学校尝试的也是先学后教。再考察国外的翻转课堂,我们发现美国搞的也是先学后教,只不过用了一个新名词而已。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强调先学,让学生先进入学习情境,这对提升学习效果有帮助。

第二,平等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对话,这个观念已被教师广泛接受。从五个模式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已经成为对话者。当学生的解读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讨论,表达不同的观点。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表明自己的认识,对话坦诚、民主。

第三,自主合作探究。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时间,四人围坐就是小组合作,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就是探究,学生敢于坚持自我就是自主,形式主义成为时尚。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淀,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了新认识,也有了新的经验。我们在一线学校看到的自主,是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学生不会的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关于合作,追求形式主义的少了,注重内涵的多了。许多学校都关注合作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形式。关于探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研究的问题范畴内展开研讨。

三、语文生本课堂的实践反思

正当全国各地的学校和语文教师热衷于建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之际,我们也很有必要对这种生本课堂进行反思,理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表面在教语文,实际上有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学语文。这种情况在生本课堂教学中的确是一个真实的问题。

第一,生本课堂的目标指向有待明确。目标引领实践,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我们在一线考察时发现,一些生本课堂实践的定位出了问题。是为了学生发展考虑,还是为了考试分数考虑,许多学校还在纠结。我们无法回避考试,我们也不能不顾及考试成绩,但是我们需要找到成人成才的最佳结合点,并以此作为生本课堂的基本目标。

第二,生本课堂中无师化倾向严重。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发展,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在这种情形下,课堂教学又发生了异化。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发表意见,教师只作壁上观。有些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强行规定教师要与学生互动多少次,这种的做法导致“无师课堂”出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对话的首席,但现在许多“首席”的话语权被剥夺了。

第三,生本课堂关注语言学习少。语文学习的关键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但是学习语言并不简单,许多语文课将读读课文、抄抄字词、背背名句段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这些显性的东西好抓,深层次的语言规律难抓,于是就被忽视了。生本课堂要求学生质疑,这是尊重学生,但是学生质疑大都停留在人文层面。譬如学习《孔乙己》,学生关注的是“孔乙己是个什么人”“孔乙己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孔乙己为什么会死”“作者是怎样写孔乙己的”,而小伙计的叙事视角、孔乙己的两种语言、孔乙己的双面人格、鲁迅的语言特征这些深层次问题,学生认知水平达不到,教师不敢触及。这样的语文课有形无实。

四、语文生本课堂的未来走向

生本课堂的核心是生本,但是强调生本并不排斥教师,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体间性,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要用“复杂思维”方式考虑这个问题。具体说,未来生本课堂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第一,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是“立人”。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强调“立德树人”,这是国家发展大计,因此,语文教育如何“树人”“立人”,应是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高度紧张,而在教育领域,应试教育依然很有市场。学生、教师、学校,关注的都是考试分数。分数已经把课堂扭曲了。吕叔湘先生在1980年就警告人们“语文教育中的人没了”,人没了,语文教育的价值就得打折扣。学生考试分数可以不高,但是学生不可以不发展。不论建构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育必须担起“立人”的重任。

第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目标是“立言”。如果说立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那么“立言”就是语文教育的必然之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习应用母语,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调整。学习语文关键是学习语言,是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要切实考虑“立言”的要求。首先,要为学生语言奠基。一个人的语言素养如何,与其语言积累有很大关系。我们需要考虑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尤其要阅读民族文化的精髓,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其次,为学生表达搭建平台。交际智能已经是学生的基本智能,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为学生创设机会。最后,引导学生担负起捍卫民族语言的使命。语言是人类精神的家园,要守住这个根。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要变成每个学生的责任。

第三,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活动式学习”。生本课堂一定要有自己的结构方式,要有自己的教学流程。当我们热衷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清楚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基本规律。夸美纽斯强调“教学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把教学过程分为提问、讲解、联系等几个阶段;赫尔巴特超越了夸美纽斯提出的“思想之环”,建构了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杜威又超越了赫尔巴特,提倡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帮助儿童对外界影响做出选择和适当反应;维果茨基则提出了“活动”这一概念,主张活动性学习,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以言语、逻辑为媒体的社会交往活动,学生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当今的课程改革虽然概念很多,但其实质还是要强调学生的学。生本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发展。

构建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者需要高瞻远瞩,考虑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者也需要深入实践,与实践者共同变革实践。虽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道路漫长而充满艰辛,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上一篇:教学内容“随意发挥”病理分析 下一篇:更煽情,更出位,更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