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颈彩结果分析

时间:2022-07-05 11:33:58

3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颈彩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0例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结果。与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对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后循环缺血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血管狭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是检查后循环缺血患者颈部动脉的无创方法。可以观察动脉中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狭窄,椎动脉血流情况。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颈动脉内膜中层;颈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斑块;椎动脉血流

后循环缺血[1](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如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的后循环缺血登记研究,NEMC-PCR)和研究技术的发展,对PCI的临床及病因有了重要的认识。①PCI主要病因类似前循环缺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骨质增生仅是极罕见的情况;②PCI最主要的机制是栓塞;③无论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检查(CT/TCD/MRI/SPECT或PET)都无法可靠的界定“相对缺血状态”;④虽然眩晕是PCI的常见症状,但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PCI。临床多表现急起得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共300例。年龄在39岁至75岁,平均年龄56.1岁。其中男107例,女193例。对照组为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志愿者,共100例。年龄在37岁至76岁,平均年龄50.3岁。其中男35例,女65例。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级健康体检志愿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仪器型号:全新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ACUSON X300,厂家:德国西门子)。

2 结果

检查组:300例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者264例(88%);伴有一侧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83例(27.67%);伴有双侧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06例(35.33%);伴有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者45例(15%);伴有一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112例(37.33%);伴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93例(31%)。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者32例(32%);伴有一侧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1例(11%);伴有双侧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9例(9%);伴有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者0例(0%);伴有一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12例(12%);伴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3例(3%),见下表: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基础。病理学上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易损斑块)。稳定性斑块具有极厚的纤维帽,较小的脂质坏死核心,常致管腔狭窄明显,容易使局部血栓形成而管腔闭塞,使供血区域发生低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致缺血事件发生;易损斑块具有薄纤维帽,大脂质核,有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少,管腔不一定存在明显狭窄,容易使栓子脱落导致远段栓塞事件发生。

后循环缺血(PCI)是临床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是后循环缺血患者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可以发现动脉硬化斑块,观察血流,评估血管狭窄有一定的准确性。与CTA和(或)MRA联用,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能够提供动脉硬化斑块形态的有关信息:表面不规则,溃疡,无回声等。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治疗依据。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可反映颈部动脉硬化的程度。颈部血管彩超对其检测可作为后循环缺血诊断的一个指标。后循环缺血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后循环缺血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3-4]。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900问.(第三版),170-171.

[2] Virmani R,Kolodgie FD,Burke AP,et al.Lessons from sudden coronary death:a comprehensive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atherosclerotic lesions.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0,20:1262-1275.

[3] 郭富山,迟兆富.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12(2):92-95.

[4] 李华军,李威,陈奕菲.1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5):589-592.

上一篇:6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湿疹患者疗效观察 下一篇:100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