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拓展:让计算复习教学魅力四射

时间:2022-07-05 11:12:40

空间拓展:让计算复习教学魅力四射

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枯燥、机械、乏味。下面我将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与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设计一节计算的复习课。

原教材的第一部分为:

1. 口算下面各题。

800÷2 280÷7 690÷3 300÷6

320÷8 500÷5 440÷4 460÷2

2. 369÷3 423÷3 672÷6

360÷3 423÷4 620÷6

306÷3 423÷6 602÷6

[教材分析]第一题是一组口算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口算的能力。第二题通过一组的练习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第一题的口算题已全部一次性出现,不利于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第二题要求一组一组地练习比较,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通过新授部分的教学已经形成,缺的是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不同题型的分辨和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综上分析,我希望通过对题目的整合可以提高习题的实效性。

整合后的题目为:

1. 423÷= 06÷3= 60÷6=

并分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练习。

第一部分为计算的基础练习和回顾小结。出示问题:选一题并在中填入你的幸运数后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笔计算来回忆算法和算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选做的题目在完成时有何特别之处?自己如何处理?(如:首位不够商1时往右多看一位,中间或末尾不够商1时就商0,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为0且前面已除尽时直接商0)和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如:数位要对齐,余数不能忘记写等)同时在学生填数时,问一问:有没有幸运数为“0”的,你是怎么填怎么算的?这样也自然而然地复习了除数不能为“0”和首位不需填“0”的知识。

第二部分是口算和估算的训练。通过教师或同学在中填入不同的数让学生来抢答,说出答案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是几十多还是几百多;或是说出在中填几,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以进行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设计意图]口算和估算的题目以随机生成的形式出现,大大增加了口算和估算的趣味性和实战性,还了估算和口算应在动态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口算和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又在思索着口算和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部分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高。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为两位数;当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为三位数;当前一位上的数被除尽,这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商0等规律。并通过课件出示一组如:要使423÷的商为三位数或两位数时,中可以填几,最大或最小填几;要使06÷3的商中间有0,中可以填几,最大或最小填几等综合性较高的题目。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提高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更深入了解和思考,寻找到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规律,并进行一系列的运用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重、难点的理解,使学生更为系统全面地认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原教材的第二部分为:

3.

[教材分析]这种形式的题组练习,学生在练习一里就已经接触过,这里通过学生的计算和交流是可以发现并初步运用规律。但由于这种形式的题型学生已经接触过,而且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希望通过对这道题的重组,增加题目的层次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运用的全过程。

重组后的题目为:

2. (1)聪明的你一定可以迅速地计算下列各题:

900÷2÷3 900÷6

909÷3÷3 909÷9

通过计算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依据你发现的规律来填空:

(3)你能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计算?摇800÷32?摇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原题的重组,将原题分为了三个层次。(1)依据过去的学习经验和两组题的练习比较,寻找并小结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这个规律(注:有余数时,余数发生变化)。(2)通过填空从正反两方面来运用规律。(3)增加了内容的挑战性,调动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索、发现和运用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原教材的第三部分:

4. 你能分别算出各年级平均每班有图书多少本吗?

[教材分析]这份统计表里的题目只是解题过程只有一步的除法应用题,对于已学过两步连除应用题的学生而言是没有挑战性的,也不能引发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学生应付式地解答只能将课堂拖进“机械枯燥”的泥潭。综上分析,我重新设计三道题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以求超越教材,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新设计后的题目为:

3.(1)抢答题。

一年级3个班共有图书268本,二年级2个班共有图书186本,现在请大家抢答:哪个年级平均每班拥有的图书多?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题的设置,不仅复习了一步除法所涉及的数量关系,更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依据下面的图文,为右边的算式补充问题。

[设计意图]将先问后答的题目形式改变为先有解答后补问题的形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初步渗透了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市实验初中210班同学在期末测试中平均分成两个考场,每个考场再分为5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学生?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题看似简单,其实是条件不全,210班并不是210人。在学生的争论声中,学生不断地审题和反思,进一步领悟审题的重要性。

其实,计算教学的设计难就难在教材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也就无法创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所以我们在开始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时,就必须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和新的教材观的指引下,根据实际需要、具体情况以及学习内容的特点,对教材科学合理地进行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为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和一定的挑战性,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收获,从而使计算复习的教学也魅力四射。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上一篇:“拟人”还是“移就” 下一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导主动参与“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