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7-05 09:57:31

浅谈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21世纪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应该是成为我国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学物理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特有的功能和作用,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础。在物理学中,每一个概念的建立,每一条规律的发现,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可以说物理学是从物理实验中产生的。而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种从事科学创作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过分强调程序化,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大多已被描写出来,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以下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改变旧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在物理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目前的中学实际情况来看,首先要从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上改革:

1.1以真实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爱国斯坦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就应该竭尽心智,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毅力,只有具备强烈的兴趣,才能在物理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但是,在旧的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对教学演示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对容易导致失败的点点滴滴了如指掌,严格按操作办事,圆满顺利地完成每一次演示。对于每一个实验,教师总要在课前进行多次演练,直到完全没有差错为止。这种走过场式的演示实验没有多少效果,充其量只能证实一下要讲的定理或概念,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实验结果印象不深,有些甚至过后就忘。

我认为,真实的演示实验应允许失败的演示实验存在。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偶尔出错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实验的挑战性,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对实验的态度、操作都将成为学生的楷模,尊重科学的科学态度本身才符合教学目的。

1.2注重学生实验的过程,抓住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先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书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实验,然后记下数据,填好实验报告。这样标准化的训练,虽然也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但这种统一的内容、确定的形式、固定的答案、很难唤起学生对实验产生的激情,更不用说通过实验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了。因此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师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解开学生的思想束缚,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地投人到实验中去。对于实验中学生的创新、改进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放过任何闪光点,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活动情况,提供学生努力的方向。

2.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不同于“开放实验室”,我认为开放性实验教学应从两方面着手:

2.1从时间上开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掌握、完成实验。原定在一次做完的实验可以分为几次完成。

2.2在实验手段上开放,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实验课题、提纲,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拟定实验提纲,将实验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实验仪器和不同的实验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

开放性实验教学能使学生从被动、封闭、受束缚的状态变成主动、开放、较自由的状态,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开放性实验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地调动。正因为如此,才学到真本事。这样,精做1个实验比粗做10个实验的收获还要大。在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思维开阔了,更可费的是,学生们在实验中提出了许多实验方案,并对改进实验提出了建议,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才能和创新意识。

3.开展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成立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可以充分挖掘各种素材,进行趣味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既能很好的复习所学知识,叉能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我们通过实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探素问题,学生思维活跃,扩大了知识面。物理课外小组活动,为创新提供了活力。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质疑,主要是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从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从实验的理论解释、从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问题,或从那些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例如:牛顿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思考,了亚里士多德的“要维持物体做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个恒定的力”的错误观点,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善予质疑。

科学的创见始于提问,没有提问是不会有所创新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对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的世纪,我们国家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注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我们中学教师来说,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时代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3-06-04

上一篇:解读和谐教育 下一篇: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