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其领 自读自悟

时间:2022-07-05 07:38:33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提出的“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恰当的教法,突出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既要让学生学得主动,又要达到会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掌握其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呢?我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扣题引思,知“内容”

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或重点。引导学生揭示课题,从课题入手,对掌握文章思想内容、体裁和题目范围,把握篇章结构都有好处。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读题几遍并质疑问难。师:你读了题目后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猫怎样抓老鼠以及猫的生活习性。师:我们写动物一般都这么写,是吗?生:是的。师:默读课文,看看老舍笔下的猫是怎样的。生:是性格古怪的。师:有问题需要帮忙解决吗?生: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抓住精读点,引导学生一步步探讨、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二、开拓思路,议“疑难”

所谓“议”,即“认真研读、感悟、交流和议论”。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变换思考的角度,敢于质疑,善于释疑,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和感受。

如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一文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老舍先生写猫的性格是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猫高兴时温柔可爱,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猫胆小而又勇敢,这些地方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肯定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并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生与文本的对话、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懂得了:这些地方看似很矛盾,但正是作者细致观察了猫,它的似乎矛盾又统一于一身的性格,恰恰突出了猫性格的古怪。通过讨论,大家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巧妙地引导学生解决一两个难点、疑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将他们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发现”。这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设置悬念,悟“情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式教学时机把握的原则。教学中带着启发性的问题去认识文章中所叙述的事物,去体会作者喜怒哀乐的感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

如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一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中,全班同学都能异口同声说出:“表达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我是这样进一步设置悬念追问的:“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能举例说一说吗?”片段如下:

生1:我从“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和“绝不会责打它”这两句话中看出作者有多喜欢它,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脏兮兮的猫爪印”比作“小梅花”,猫搞破坏作者还不忍心责打它。

生2:我从“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这四个成语中体会到作者把“猫”当作“歌唱家”来写,可以看出作者喜欢猫。

师:作者除了把“猫”当作“歌唱家”来写外,还把它当作什么来写?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1:把“猫”当作“小孩”来写。我从“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看出,可见作者特别疼爱它。

生2:把“猫”当作“家人”来写。我从“出去玩”“不回家”看出作者把猫看作家里的一个成员,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只猫呀!

师: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老舍先生把猫当作孩子、家人、朋友来写,可以说,全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猫对老舍先生有没有感情呢?

生1:有感情,而且还很亲呢!

生2:有感情,而且还撒娇呢!

师:从哪里看出猫撒娇的样子?

生:“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很准确,写出了猫对主人“温柔可亲”还“撒娇”的样子?

生:“蹭”字。

师:请同学们翻开字典查阅“蹭”字是什么意思。

生:“摩擦”的意思。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吗?

生1:“蹭”的感觉很轻、很温柔。

生2:有“撒娇”和“耍赖”的意思。

师:你们的感悟还很特别,一个不起眼的“蹭”字蹭出了人和猫之间的真情来。

以上环节,我紧紧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设置悬念,教师不作简单的答复,而是在学生疑而不解,思而不得其解时,稍作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再思求解,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

四、拓展实践,练“表达”

“练”即“导写”,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

如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一文,我是这样安排练习的:先利用课后的“阅读链接”,引导学生独立对比阅读,让学生悟出:一位作者是通过写一家人对小猫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另一位则是通过写猫的外貌和神态表达喜爱之情。接着出示课文中心句式,即总写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教师引导学生悟出:作者通过细致观察似乎矛盾又统一于一身的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总―分关系),使猫的形象丰满、鲜明,从而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后,因势利导学生去联系和捕捉猫生活中的“古怪”,让学生先仿说再写:①做仿写文本句式的拓展练习;②用第一人称写老舍笔下的猫――《猫的自述》,做改写文本内容的拓展练习;③结合课文第1、4自然段的写法,多媒体出示“胆小”“勇猛”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让学生联系语境,先说后写,进行补写文本空白的拓展练习。这样通过拓展导练,将学生的读、悟、说、写融为一体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得其要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悟学法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自主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呼唤语文教学的理性之美 下一篇: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