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与整合: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时间:2022-07-05 05:25:52

跨界与整合: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跨界与整合的意蕴解读

跨界是姜大源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普通中等与高等教育是定界的教育,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这一创新的理念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类型、特点和本质的,因而得到了普遍的呼应和认同。但跨界也存在局限和不足:第一,跨界只是强调了职业教育与其他领域、方面、过程等的联系和交集,点出了问题的实质和特征,但“是什么”的宏观的哲学把握和泛在的观念厘定,并不能替代“怎么做”的实践,也没有给出带有出路性的策略和应对性的方法。第二,跨界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一种独立于人、不依赖于人的哲学思考。比如我们讲职业教育的性质是职业+教育的跨界,与人并不相关。而教育是为人、关于人和由人进行的活动,离开了人是根本不行的。所以光讲跨界,目中无人不行。第三,跨界的概念为职业教育创立了一个新的语境,但一种理论要想行之久远必须具有方法论功能,能在指导实践中发挥切实的效用,而跨界并不具有这种功能。第四,跨界作为职业教育性质的界定,其真理性表现在与自然事物本真的符合程度,显然它是正确的、符合的。但教育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所有教育现象都由人的行动构成。“教育理论的力量来自于它能不能承载或揭示人们行动的意义。”同时,真正的教育理论还应该是“观念对实践”的,而不是“观念对事物”的。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过程。“观念对实践”意味着两者都是活的。而跨界是“观念对事物”的,它是静止的,只能指导人们认识事物,而难以指导人们变革实践。所以我们还需要将跨界的哲学认知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在跨界理论和职教实践之间搭建一座过渡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整合的方法。何谓整合?“整”是整理、规整、统整、整体之意,“合”是合并、融合、联合、组合、结合之意。整合是将两个以上异质事物、现象或主体统合为一体的归并融合的过程。

整合当然要肯定跨界的逻辑前提,它是在跨界的前提规范下,寻求职业教育的全方位整合和发展路径的过程,是跳出“围城”办教育,跨入“他界”办教育的创新实践。跨界与整合,内涵相近、属性相融、特质相同,故能复合一体,互洽为用。但二者也有一些不同和差异。跨界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整合则是主观行动;跨界是哲学思考,整合是实践方法;跨界是事物的特质定位,整合是事物的相融过程。再从二者的关系看,跨界是整合的前提,整合是跨界的延续;跨界是理论指导,整合是实践作为;跨界是思维框架,整合是思维实践。光有跨界没有整合,是空洞、漂泊的跨界;光有整合没有跨界,是盲从、强求的整合。跨界与整合,二者只有融为一体,才能形成观念与方法、理论与实践、创意与执行的有机统一,才能相得益彰,臻优致善。

二、跨界与整合的理论创意

跨界与整合是隶属职业教育的全新概念,它们的提出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跨界与整合提供了理论创新的核心范式。范式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核心概念。库恩认为,范式主要是指某一学科群体在某一专业和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框架,从而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方向。跨界与整合就是这样一种范式。这一范式不仅规定了职业教育跨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而且提示了整合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路径。它使我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理论支点和创新平台。按照库恩的观点,历史上的科学革命不是一种渐进积累的过程,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范式转换”过程,是旧“范式”的过时、汰弃和新“范式”的整体切换、建构的过程。跨界与整合就是职业教育“范式”切换、思想变革迎来的新的理论体系的生长点,价值观念的突破点和实践运作的重构点。它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跨界与整合这一核心范式的正确指引下,职业教育必将实现整体更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突破。

2.跨界与整合有利于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跨界与整合是一种特有的哲学思维方式、理论视野和解释原则,它是职业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概念,是全部职业教育赖以建构的逻辑基础和理论本根。由此出发进行逻辑的推理与演绎,可以生成整个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和实践方式。它放,可以一生万,衍生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理论体系;收,可以万归一,回归到跨界与整合这个理论原点之上。

3.跨界与整合是职业教育学科建构的逻辑支点。当下的高职教育虽然获得“另一类型”教育的普遍认同,但并没有揭示出“另一类型”教育的普遍本质和深刻内涵,没有找到高职教育的真正特色和根本规律,更没有系统化、理论化,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缺乏自身独立的思考、建树和理论品格,只能循蹈学科化旧辙,步学科教育的后尘,形成了总是移植、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理论的路径依赖。正如徐国庆博士指出:“职业教育至今仍是一个思想贫瘠的领域”。因而高职教育学科要想有所建树和突破,必须找到自己的理论定位,跨界与整合范式就是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点”,可以说,跨界与整合作为职业教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逻辑支点和核心命题,从根本上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发展走向等重大问题。职业教育必须由此出发,进行跨界思考和整合建构,才能真正建立职业教育的跨界与整合的理论体系,实现理论自立、自洽和自强。

4.跨界与整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有力抓手。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大背景赋予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职教界对此的一致认同和共识又构成了改革发展的内在驱力。问题在于,我们必须找到改革与创新的清晰路径,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职业教育的有力抓手,这个关键路径和逻辑抓手就是——跨界与整合。跨界与整合是不同质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掺和互补而达到的一种超越和创新境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跨界与整合不是要素、结构的简单聚合和堆砌,而是内在有机的结合,能够产生事物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新质,构成新的整体存在,产生1+1>2的整合效应。从实践角度看,职业教育在自身发展实践中创生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如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学校管理等,但这些经验往往过于零碎、分散、简单、感性,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整体性、逻辑性,往往起不到普遍指导作用,这就需要运用跨界与整合的方法和思维,将其组合起来向着更完善、更优化的境界推进,实现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三、跨界与整合的创新路径

跨界与整合为职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开辟了一条创新路径。这一创新既有理论层面的逻辑机理,也有实践层面的丰富实证。

1.跨界与整合是事物统整嬗变的超越创新。跨界是事物跨过传统边界挺进新领域的一种突破和介入,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界域的沟通、交合,产生新的特质和功能,达到变革传统、创新实践的目的。整合则是将零碎分散的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合目的的价值整体的过程。跨界与整合都是指向离散的、非整合态的事物或现象的,都是不断追求克服、协调、超越离散的、非整合事物局限的过程。一般而言,离散的、非整合态的事物都是单一的、分散的、片面的、直线性的,不具备创新优化的基础;而跨界与整合则是统一的、包容的、兼具的、统属的、合和的,具备通过整理、规整、统整而后合并、融合、加合超越创新的条件和基础。它们都是事物联结重组后产生的一种新质状态,是一种优化和超越。超越是对教育现存状态(离散的、非整合态)的否定,是对局限或不足的改进和优化。超越的最本质意义在于向着一个更高超的东西的升华和提升,是在适应的前提下向着更完善境界的挺进与突破,是一个标志着具有向上行进感的升华与高扬。超越自我一定不是不要自我和抛弃自我,而是自我被升华到一个更高远博大的境界中。跨界与整合就是这样的一种超越和创新的过程。

2.跨界与整合是事物系统联系和作用的开放创新。跨界与整合的创新基础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联系是跨界与整合的内在机理。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职业教育的跨界与整合就是对事物联系的发现和把握。因为只有发现联系,才能将二者联结到一起,整合到一起。再从开放创新的机理看,现代科学证明,一个不与环境进行任何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孤立系统,由于系统内部要素间相互作用不断地消耗物质和能量,熵的增加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必定会走向无序和混乱,最终会逐渐退化和瓦解。与此相反,开放的系统由于不断地从环境输入能量和信息,不仅可以使系统维持原有的有序结构和稳定状态,而且还可以由于输入的增多,对原系统形成一定的“偏离”、“涨落”和“扰动”,当它达到一定的阈值,便使系统逐步离开它的平衡态,原有的结构因失去维持自身的能力而瓦解,为新的结构所取代,形成新的有序和稳定。职业教育的跨界与整合就是这样一种物质、能量、信息、要素等输入、交互、统整、融合的开放过程,并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结构、功能、观念、形式等的创新。

3.跨界与整合是实践创新的平台与路径。跨界与整合不仅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也为实践创新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整修了一条创新的路径。可以说,职业教育的一切方面都与之密切相关,都是跨界与整合的产物。从职业教育的性质看,它是职业性和教育性的跨界与整合;从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看,它是职业教育的功能与目标的跨界与整合;从职业教育办学途径看,它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跨界与整合;从师资队伍的特征看,要求理论+技能“双师型”特点的跨界与整合;从专业建设与开发看,它是与产业、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复合、交叉、统整的跨界与整合;从课程特色看,它要求“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等,其实就是工作任务与课程、项目与课程的跨界与整合;从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看,中、高职衔接以及与本科等更高层次的体系对接与完善,也是一种多元集成、优化衔接的跨界与整合;从学习和借鉴的角度看,包括国际先进职教经验的本土化,同样是在谋求与国际接轨的跨界与整合。应当说,透过这一特定的视角研究职业教育,空间广阔、话题众多、创意无限,是一座值得深度开采的富矿。若职业教育能够按照跨界与整合的思维框架来研究和践行,就一定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论,办出自身的特色,闯出自己的天地,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春天。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

上一篇:智慧引领,师生共赢 下一篇:浅议如何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