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信号典型轨道电路故障处理

时间:2022-07-05 04:45:33

南京地铁信号典型轨道电路故障处理

摘要:本文描述了南京地铁信号专业典型的一例轨道电路故障处理经过,主要从故障描述、故障影响、原因分析、处理方法、预防措施、类似故障处理对策6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信号系统;轨道电路;粉红光带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anjing subway signal fault handling through professional typical case of track circuit, mainly from the failure description, failure effect, caus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prevention measures, such as fault handling measures six aspects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signal system; Track circuit; The pink ribbon.

中图分类号:U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故障描述

2012年3月至8月期间,当行车人员在排列好经过中华门站GD0601区段的反方向进路后,该区段即偶尔会出现粉红光带,此时的车站LOW机报警信息为:双通道输入不一致。当后续列车通过该区段后,粉红光带消失,设备恢复正常。

据记录,该故障分别于3月30日,4月1日、5日、14日,5月3日、19日、21日,6月7日,7月3日,8月5日早晨六点左右出现。故障发生频率不太稳定,发生时间固定,可以初步判定此故障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故障影响

轨道区段出现粉红光带的意义是重要的,即是对某一区段非正常的占用后,又非正常的出清后的痕迹的保留,以提醒作业人员该轨道区段存在过非正常的使用。

同样,GD0601不定期出现粉红光带,归根结底是因为短时间内轨道电路工作电路出现了问题,瞬间出现了红光带后,遗留下了粉红光带。

在MMI和LOW上显示报警(双通道输入不一致)并伴有报警声,干扰了行车调度员的正常工作。信号人员在处理故障时需要请点下轨行区了解现场状况,因正线区域行车间隔小,往往不能获得作业点;如获得作业点下轨行区检查,则对正常的行车秩序必然造成冲击。

因故障频率较高,对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和信号维修人员造成了比较大的工作负担和思想压力。如此一来,这一设备隐患既影响的正常的行车组织,扰乱了行车秩序,也不能正常的完成轨道电路本身的监督列车安全运行的功能。

原因分析

通号中心高度重视这一频发故障,先后组织了3次故障分析会,配合大量的试验和测试,逐步缩下故障排查范围,最终锁定故障原因。

3.1 第1次故障分析会讨论内容及工作部署

2012年4月10日,第1次故障分析会总结了前期3次故障的处理经验,认为因处理经验不足,对故障发生时的一些关键的故障信息未进行收集,对故障原因判断造成了很大困难。经讨论决定,明确了需要收集的故障信息:

3.1.1 为判断故障是否为轨道电路继电器板采集接点状态信息错误引起,需进行继电器板的更换试验,并观察设备故障是否再次出现;

3.1.2 每次故障发生后,当天停运后必须对故障轨道电路的从室内电源发送(接收)端到终端架、终端架到室外轨旁盒、轨旁盒内部的配线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接触不良、配线松动的情况存在;

3.1.3 详细了解故障发生前行车作业人员对该设备做了什么具体操作,以拓展故障处理思路;

3.1.4 对故障发生的时机进行确认。

3.2 故障信息收集

第1次故障分析会后,信号正线班组对确定的维修方针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和贯彻,其后5次故障的处理过程中,维修人员严格按照既定方针处理故障,通过查看后期为处理该故障而临时搭设的摄象监控器发现,该区段的解调板、接收2板的盘面显示灯在故障发生时闪烁一次,同时位于继电器板下方的缓放型继电器失电释放,后又重新吸起。收集相关故障信息如下:

3.2.1 试验发现,在2012年4月15日在更换了该轨道区段的继电器板后,5月3日该故障现象再次出现,且故障出现时机、设备状态并未发送改变。

3.2.2 故障发生后对相应线缆配线及板件及时检查,未发现松动、接触不良等异常状况。

3.2.3 经多次电话跟踪回访与询问OCC及车站行车人员,故障发送前各站行车人员刚做好设备的运营前检查工作,刚刚排列了下行行车方向的反方向进路(奥体

中心往迈皋桥方向,见图2)

3.2.4 经现场询问行车值班员、电话联系行车调度员,确认5次故障的发生时机均为:排列GD0601轨道区段往迈皋桥方向的反方向进路,既GD0601区段发生发送方向转换时出现。

3.3 第2次故障分析会讨论内容

2012年8月6日,召开第2次故障分析会,根据收集的4条信息,技术人员得出以下结论:

3.3.1 前后的发送的5次故障,室内轨道电路继电器板均工作正常,可以排除继电器板引发该故障现象的可能。

3.3.2故障发生后对相应线缆配线及板件及时检查,未发现松动、接触不良等异常状况。排除了偶发的配线松动、接触不良造成故障的可能。

3.3.3经多次电话跟踪回访与询问OCC及车站行车人员,故障发送前各站行车人员刚做好设备的运营前检查工作,刚刚排列了下行行车方向的反方向进路(往迈皋桥方向),可以判断此故障排列此条列车进路有一定关系。

3.3.4经现场询问行车值班员、电话联系行车调度员,确认5次故障的发生时机均为:排列GD0601轨道区段往迈皋桥方向的反方向进路,既GD0601区段发生发送方向转换时出现。

3.4 第2次故障分析会工作部署

经第2次故障分析会讨论决定,应当紧紧抓住信号机点灯灯位转换时的参数变化这一关键点,展开下一步工作:

3.4.1 深入研究轨道电路发送方向转换时各板件的参数及状态变化;

3.5 设备工作原理及工作参数调研

根据第2次故障分析会的部署,技术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供应商和安装商、试验模拟等手段,得出以下结论:

轨道电路发送方向转换时各板件的参数及状态变化

轨道电路系统中起方向转换作用的相关板件上。如继电器板、接收1板、接收2板、缆芯转换板、室外转换单元等等(见图1)。

3.6 第3次故障分析会

2012年10月16日,第3次故障分析会召开,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频繁发生的GD0601粉红光带故障的原因是由该轨道区段的室外接收端转换单元的性能下降造成(见图2转换单元工作原理图)。

图2转换单元工作原理图

4 处理方法

4.1 整改方案的制定

2012年10月16日,经第3次故障分析会讨论决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为解决此故障,应当更换该区段的室外接收端转换单元板,进行应有的电气调整及联锁试验交付行车人员使用设备。

4.2 整改方案的实施

由于正线信号机点多线长,夜间作业时间又比较紧张,因此结合夜间施工检修作业安排制定了分批次对全线229各轨道区段的全面检查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对全线229各轨道区段的全面检查工作,更换了GD0601、G0513、G1425等轨道区段共计4台室外转换单元,同时对更换前后的数据进行了测试和记录,对更换前后的同类故障发生频率(2012年11月15日前)也进行了统计,更换后的此类故障再未发生。

5 预防措施

5.1 人员培训

针对此类故障,正线信号班组根据中心技术室的安排,在班组生产例会上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培训,从故障原因的分析、整改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大部分班组员工都参与了故障处理、信息收集和设备整改,班组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作技能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为今后应对设备故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5.2 备品准备

全线各站及时补充转换单元的备件数量,并定期检查备件的完好。

5.3 常规检修

信号设备的日巡视时应重点关注LOW上的相关故障记录,发现相关的故障报警要一查到底,及早整治。轨道电路小修(每半年)加强对室外轨旁内设备的养护作业,做好设备的防水、防尘工作,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

6 类似故障处理对策

根据此次故障处理所积累的经验,今后如遇到类似故障,应注意以下几点:

6.1 注意第一现场信息的收集,尤其是轨道电路在发送故障瞬间的状态信息;

6.2 详细了解故障发送时行车人员的具体操作内容,以利于及早对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故障点做出具体分析与正确判断。

上一篇:黄疸出没,注意! 下一篇:人物表情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