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对高校生三生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7-05 02:55:53

社会实践对高校生三生教育的影响

“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过程。它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正义感。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社会实践是最有效的载体,是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生活真谛,热爱生活,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实践在“三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命运的宠儿,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具有聪明才智、富于创新、敢想敢干、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群体。但当下的大学生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优越,属于“抱大的一代”,进入学校以后遵循“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式校园生活,对现实社会了解不足,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狂妄炫耀,强调个人发展,忽视集体和协作精神的现象普遍,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顾一切,孤注一掷,有的甚至用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作代价,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现代大学生由于入学前的应试需要,活动范围囿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对国情、社情、民情知之甚少,让他们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本校门,融入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之明白一个人活着,总要想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做点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考虑怎样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不断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感动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的生命科学系学生汪良俊,当他得知自己的脊髓有可能和千里之外的一白血病青年患者配对时,不顾家人的反对,不惜借钱三次到省城抽血化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全省在校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普洱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其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好评。当有人问他躺在病床上有何感想时,他说:“生命不容等待,我不想因为我的犹豫不决而让一个年轻的生命离开人世!”,正如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杜巍教授在汪良俊先进事迹座谈会上所说的:“用生命呵护生命,让生命维护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这是对生命真谛的最好诠释。”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增强生存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科学管理自己,认真审视自己,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研究、校园消防安全逃生演练、防震避险演练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有效知识和技能,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三)有利于大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设计社会实践方案、开展社会实践、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人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在为社会服务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优势,肯定自身的价值,树立自信,自觉实现理论知识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转换。通过对不同阶层民众生活的体验,使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组成的复合体。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正确处理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竞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对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许多误区,如期望值过高,脱离现实;重短期利益,缺少长远发展计划;重自我价值实现,缺少创业精神;自我意识强,不能把握自己;听天由命,不求进取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识,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只能凭借书本知识生搬硬套,缺少理性分析,片面判断。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克服择业心理误区,在实践中亲自感受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改革发展的信心,学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优秀品质和建设祖国的过硬本领。学会客观评判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了解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增强择业的针对性、可行性。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情感倾向进行客观分析、检验,反思、总结,不断改进和提高,寻找最佳结合点。

(五)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对象,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活跃,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敢于开拓、敢于创新。

(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要同各种各样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容易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如何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实践活动现场正好成为考验大学生修养品性的最佳环境。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它是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深入实际,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的过程。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紧扣时代脉搏,拓展实践领域和社会服务项目,创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既服务社会又实现个体成长、成才的目标。

(一)建立健全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三生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倍受关注。为了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持久、规范、有效地进行下去,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之中统一领导、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依托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绿色家园协会,开展绿色环保宣传、禁毒防艾、节能节水宣传;通过法律协会进行普法宣传、消费者权益宣传;通过音乐协会开展文艺下乡活动;通过学生会、团委、青年志愿者等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讲、文化宣传下乡、支教扶贫、义务献血、走访敬老院、孤儿院、“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区校共建”社区服务等活动;利用毕业实习开展顶岗置换中小学老师进行培训丰富社会实践载体。另一方面发挥“三生教育”研究室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围绕“三生教育”的目标,确定社会实践活动选题,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根据就近原则,学生按地区、或专业自愿组合,在责任教师指导下深入城镇、社区、乡村、厂矿、军营、学校开展文化服务、勤工助学、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区援助、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自己的价值,感悟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三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在高校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健全社会实践保障机制的同时,要求赢得全校上下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实践意识,善于把握良好的社会实践契机,积极看待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热情与行动,更多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大学生解决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在组织筹备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经费使用不当、调查研究方向不明、组织活动渠道不畅。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外,甚至在偏远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时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人员复杂,对学生的安全及生活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策划、指导、实施、运作、监控、突发事件的预警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三)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时时处处得到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基层需要,积极传播适用技术,帮助基层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同时要在社会实践行动中把传播先进文化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为基层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如新农村经济文化调查、环境问题调查、教育状况调查等社会课题让大学生参与,这种社会实践模式不仅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平台,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提高教学水平与三生教育结合 下一篇:病理学教育与三生教育融合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