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05 12:54:50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笔者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作为这门课的教学也应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几点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高中

1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本质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快速获取、综合分析、组织加工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自主学习的基础。但现行的教学目标重理论讲解和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教学内容大多仅局限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与操作步骤的讲解,涉及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实际问题的内容不多。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基本上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自主学习机会较少。很多教学课件制作粗糙,照搬书本上文字内容,没有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这种落后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2 教材观问题。信息技术教学中,教材的内容十分重要,但现行的教材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明显落后与其实际发展。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材内容却跟不上发展速度,学生对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一些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及他们喜欢的网站和动画设计等感兴趣的和需要无法在信息技术教育课上得到满足。(2)重技术轻人文。只重视技术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信息责任。(3)教材忽视对信息技术教与学活动、评价与考核的指导设计。现行教材中并没有对整个课程和各个专题模块的教与学的方式与考核评价方法提出中肯的建议,也没有设计一些具体的教与学活动过程作为师生的参考范例,大多数教师干脆沿用传统学科的讲、学、考模式。这种教学与考核方式不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征的现状是学生喜欢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原因。(4)教材配套光盘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后,无法给主动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绝大多数是文字课本,远未能体现信息技术网络化、电子化的学科特点。

1.3 管理运作模式问题。有一部分学校的校领导只做形象工作。即使学校财力紧张也会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排名能在前边,积极响应号召大量购置设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校的电教设备是非常先进的,但这些先进的设备并不是为了信息技术课程,也不是为了辅助教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提高学校的档次。每周只有1~2节课可以使用,其他时间设备都是闲置的,这就导致设备的使用率极低。

1.4 师资队伍问题。信息技术教师是指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应用的专业教师,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IT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第一,业务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由于师范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能满足中学的师资需求,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因此相比语数外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更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现有师资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语数外等高考主考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在中学的受重视程度差异显著。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往往难以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导致了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考研深造或改行等方式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从而造成信息技术教师流失严重的状况。

2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点对策

2.1 改革观念,加强管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重视度,有效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科学合理的与其他课程结合,丰富教材内容的同时也推进了各门学科知识的更新度,而且给学生创造了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习和师生、生生协商交流、合作讨论的良好氛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必须用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媒体、信息等诸要素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发挥资源的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开展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办学效益。

2.2 从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目标教学法可能更切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应用、交流讨论、巩固提高和总结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实现信息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与交流,既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开拓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多创设一些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

2.3 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要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和课程的有机整合,在具体实践中就必须有相应配套的新教材。所以,新教材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在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和参加信息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

第二,选取学生了解的、有利于个性选择与全面发展的教材内容。从平时的生活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选取教材内容;从个地方的教育实际情况以及城乡的差别角度入手选择教材的内容;从教育的目的入手选取教材,不只注重某个软件的操作;从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景,从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在社会中的影响等角度入手选取内容。

第三,设计综合类型,难易相结合的探索式教研活动。为了满足各个学生因知识水平、爱好和特长的个性化需要,那么在设计主题时应将教材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深一步的挖掘他们的潜力所在。与此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条件,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环境,从实际的问题作为出发点,让学生亲自处理和交流信息件,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与交流信息、创造与评价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力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4 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关键性

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决定其能否充分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管理者要切实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要积极引进优秀的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来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制定各项措施切实改善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和改革实践中;为他们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尽可能满足他们对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以相关配套设施的合理要求。针对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还要为教师的培训和再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教师具备基础的素质外,还应具备现代的教育理念、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完善的知识架构、良好的职业和信息素养。

上一篇:道路中线放样施工测量精度研究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