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

时间:2022-07-05 12:14:5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

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更新,更促进了教学结构模式的发展。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同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由于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整合”过程中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 整合”常用的教学模式

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按照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要求,“整合”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演示型教学模式

教师使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这种演示可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心理;可以展示逼真的虚拟实验,使学生了解结论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它的不足在于学生缺少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

2.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点,就是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进行灵活的调节,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主动控制学习过程和学习步调。通过对学习资源中相关信息、材料的查找、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文化技能,即识别、搜索、加工、处理、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3.演示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理念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此教学模式是前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它具有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有利于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它具有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有利于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演示一般用于学习前的布置、学习中的指导以及学习后的总结。

二、“ 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实现观念的转变

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2.努力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3. “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革命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里程碑,即文字的出现、印刷的发明和信息技术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是一场深入的革命。通过这场革命要建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的教学结构。因此,要注意:

(1) 别把整合看成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新型教学结构和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冲突,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才能做好。

(2) 别把信息技术仅仅看成是教师“教”的工具,而要把信息技术当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和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工具。

3.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整合”基础

没有教学资源,“整合”如同是无米之炊。当教学资源不足时,“整合”的质量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只有在资源极大地丰富的情况下,教师的“整合”工作才能自如。所谓自如,就是教师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资源、融合资源使“整合”达到理想状态。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以搜集、积累为主,对老师来说,自己开发“资源”特别是多媒体课件是一件事倍功半的工作。

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必然会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的目标。从根本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从而培养出大批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

上一篇:一种新考试模式的尝试 下一篇: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