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财政支撑体系 做实新型城镇化引领

时间:2022-07-05 09:06:28

强化财政支撑体系 做实新型城镇化引领

摘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本文对开创新型城镇化发展如何做好财政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财政工作 城镇化 体系

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永远是财政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财政工作也应该顺势而上,创新创造,有为有作为,有大作为。在不断摸索和创新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提升,闯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子,财政务必敢为人先。新郑作为郑州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者、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以务实作风为保证,以扎实工作为依托,“厚德自强、传承创新”,科学发展。

一、正确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奠定财政工作坚实基础

新型城镇化就是指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镇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推动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中心城区与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由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低级向高级优化的过程。城镇化建设要看发展速度,更要看发展的质量。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内涵式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切实抓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着力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充分发挥集中、集聚、集约配置资源的作用,走向资源利用集约化和城镇功能良性化。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城镇化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客观要求。城镇化使二、三产业发展拥有了更大空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同时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建立的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福利、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直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三农问题的破解

城镇化水平太低,必然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践表明,解决三农的金钥匙已不仅仅局限于三农内部,而在于城镇,在于由农村到城镇的这个过程,这就是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建设跨越传统体制下剥夺农民、牺牲农业并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城市化老路,转向科学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相应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加速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做到让更多农民转为市民,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得到更多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内需动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对于加快新型化城镇进程来说,最大的瓶颈是资金短缺问题。作为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各类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不断做大财政蛋糕,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财政对城市公益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镇维护建设税、公用事业附加、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等收入全部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调控作用和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整合各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以支持招商引资和加快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倾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掌握财政经济信息主动权,积极争取中央、省在建设新型城镇化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缓解一部分县乡财政支出压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完善财政运行机制

整合资金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统筹调度财政资金和各类建设资金,优化财政资源配置,集中财力办大事。科学整合资金,着力加强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新型城镇交通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廉租住房、危旧房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积极支持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有力地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

大发展必须有大投入,加快城镇建设必须破解资金难题。传统的由政府包揽城镇建设和管理,既不能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积极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以小撬大”的杠杆作用,统筹使用市财政支农资金和统筹城乡专项资金,整合农村危房改造、环境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涉农项目,集中捆绑,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新郑市大力实施财政体制改革,调整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以财政资金引导其他资金投入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来。通过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营造和培育市场,激发农民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城乡统筹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二)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城镇的经济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把城镇资源、资产作为经营的手段,采取租赁、拍卖、信托、转让、股份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将城镇无形资产变有形,分散资产变集中,死资产盘活,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提高城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三)要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力度,进一步发挥城开公司、建司等投资公司在城镇开发建设中的作用,筹备建立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农业投资公司等,采用BT、BOT、市区共建、土地捆绑项目、项目换土地等有效模式,积极盘活和经营城市资源资产,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增强筹融资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系,做基层财政的有为者

(一)推进农村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一是要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实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二是积极支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实现人畜分离,整治脏、乱、差现象。三是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使农民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二)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重点、两个主要、一个加大”和“三个继续高于”的要求,切实做到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二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利用补助、贴息、担保、税收优惠等手段,建立投入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三是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将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土地整治、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农资金进行整合,统筹安排,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重点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重点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防灾减灾、优势产业提升、节约型农业建设、科教兴农、农业生态保护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二是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对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基地建设、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等给予扶持。重点扶持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和领域。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作为重点和突破口,集中财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瓶颈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上一篇:创新背景下的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转变 下一篇: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资金筹集渠道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