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7-05 08:43:43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若干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维护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在新的时期任务艰巨。文章全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并系统论述了当前应该采取的基本策略,积极探索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途径。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 挑战 核心价值体系 政治文明建设

当今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维护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在新的时期任务艰巨,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目前我国学界对意识形态安全定义一直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看法,笔者相对赞同戚水贞的观点,即“意识形态安全是指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不受侵害,使其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①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是其整个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经济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却不容乐观,甚至已经成为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不断渗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存在并长期激烈争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想方设法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新中国进行恶意的攻击,在国际场合对中国进行打压,美国中央情报局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资本主义国家梦寐以求的就是用和平演变的方式逐渐摧毁社会主义堤坝,幻想着不发一枪一炮就打垮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近些年,西方敌对势力一方面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宣传他们的价值理念,如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利用其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的双重优势地位,歪曲报道事实,损害我国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不遗余力地进行着他们价值观念的宣传渗透,例如,通过影视资料等文化产品腐蚀毒害中国的观众和读者,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那些腐朽落后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伦理观。由此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尤其当今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使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受到潜在的威胁,他们转换斗争方式,由原来的裸的纯硬性对抗转变为软性制约,而这种制约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文化渗透、文化较量侵蚀我国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

国内社会转型期中的矛盾和分化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一次历史上不曾经历的转型,这种转型是整个社会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逐渐变迁,这种变迁既包括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结构也包括文化结构,其效应是现代功能应用于传统体制,并获取更多现代元素,然后逐步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实践证明,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进程,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民主法制日益健全、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民众分化为不同的利益阶层和群体。同时,上层建筑随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变更,国家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也必将受到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原有并已经认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解必然发生变化甚至完全消解,人们重新审视和评价原来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衡量准则和政治制度文明。前所未有的挑战冲击着主导思想、意识领域,问题突出表现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逐利性,在利益至高无上的游戏规则中,尊严的恪守、品行的维护、诚信的建立、信仰的追求都变得异常困难。而且,一定时间内人们之间的经济差距会越来越大,新的利益格局形成导致新的社会矛盾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这种变化必然对人的思想意识造成巨大冲击;在国家层面,文化传统面临威胁,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受到不断的挑战。

网络新媒体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挑战。信息是任何国家的意识形态存在和传播的主要载体。网络新媒体时代,简单的传统媒介传播方式被打破,当前,网络信息载体基本上覆盖了全球范围,通过网络,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可以与其他国家、其他地方的公民进行直接沟通。信息传播的畅通无阻使网络新媒体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球各国意识形态竞逐、宣传的新阵地。

首先,互联网上西方国家利用其宣传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占有着世界“信息强势”的地位,世界上收入最高的1/5国家拥有因特网用户的93%,全球大型数据库70%都设在美国,从语言优势地位而言,90%由英文信息占据,而中国仅享有世界上互联网信息量0.05%的信息输出量。西方各国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向中国青少年灌输暴力色情腐朽文化思想;雇佣网络水军捏造事实,宣传反动言论,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弱化中国共产党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冲击。

其次,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不可控性宣传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这些因素都必然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途径

当今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领域面临国外资本主义的恶意渗透、国内社会转型期中的矛盾分化和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新途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党的十七大郑重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当今中国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多元化、选择多样性,但最终必然要由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并整合。意识形态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功能,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一套价值体系,这其中拥有核心地位、占据主流作用的我们称之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维护中国的团结统一、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真正地反映了中国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所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首先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还要同步积极吸纳其他意识形态合理科学的成分为我所用,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同时并控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主动权。

大力发展经济,提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物质基础。在整个国家的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安全是其核心部分,它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并最终由经济基础决定。塞缪尔・亨廷顿说过“软权力只有建立在硬权力的基础上才成其为权力”②。通俗的理解就是物质上的成功最终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化力量和意识形态选择。人类生存活动的根本前提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经济基础也通常是人们进行各种政治、文化活动的直接动因。从中国内部来看,共同的经济因素是意识形态凝聚力的最基本动因,实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物质保障绝对是国家的经济基础。从国际因素考虑,国家的政治、文化安全的基础和支撑也依赖其经济硬实力。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评判其国际影响力的主要考虑因素仍然为经济拥有总量和其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大力发展经济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最基本的任务,这其实也正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维护自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要求。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保障。意识形态在国家层面而言一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既然被看做资源,那些明智的国家或政党都会抓住机会充分利用。任何国家的执政党都不能轻易放弃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控制主导权,否则就极易失去对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识别能力和领导地位,甚至会患上意识形态的“失语症”,所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首先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作用,党是否享有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甚至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只有共产党掌握主动权,才能从全局上做好统筹,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思想共识,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地位;同时,要推进民主法制进程,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制度保障;最后,完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意识范畴有其个性与特点,要在思想上形成统一,保证各民族稳定统一,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认同感。总之,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为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提供政治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思政部;本文系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新时期大力推进辽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lslktziglx―31)

注释

①戚水贞:“加入WTO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世纪桥》,2003年第2期。

②[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5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篇:我国地方思想库的发展困境与前瞻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道路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