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时间:2022-07-05 07:28:58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摘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人们户外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道路绿化关键是植物配置优劣,其效果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评价。阐述了城市道路植物配置应遵循城市道路绿地的规划原则和生态学原理,充分挖掘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市民创造人性化的生活工作环境。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干道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原则

1.1功能与性质相适应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组成不同的路网,从功能上有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和政治性的区分;从道路的种类又大体分主干道、次干道、区间路、小区路、园林路、滨河路和步行街等。为做好道路功能与性质相适应,配置道路绿化,规划时应根据道路的级别、性质、用地情况、道路宽度、以及市政工程设施的不同要求和绿地定额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绿化的布局形式,即采用规则式、自然式或综合式,道路断面绿带的种植采用

对称式和不对称式。

1.2满足植物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合理安排道路绿化,首先应掌握其道路的朝向、风向、土壤冻土层的厚度、日照时间、市政管线布局等,使得绿化与交通、建筑、市政设施的空间位置和地下管道、沟道的合理配合,使其各得其所,为绿化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3增强园林街景美学意识城市道路成为贯穿城市的命脉。要将景点升华为意境美,把文化内涵与景观巧妙结合,并能运用视觉的动态创造出韵律节奏,达到步移景异的大效果,将造园手法扩大释放到街道景观规划,提高街景美学意识。对道路绿化的布局、配置、节奏以及色彩的变化,都要在规划时与道路空间、尺度统一考虑,做到“意在笔先”。

1.4保护好古树名木古树名木是稀有、珍贵的树木,具有历史纪念价值,是一个城市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直观表现,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应保留并加以保护。

1.5立足于环保城市道路绿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逐步受到人们重视,但环境保护措施及规划意识尚处于薄弱环节,因此,道路绿化在起到美化环境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环保的功能。

2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2.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功能效果和艺术效果。

2.1.1乔木的选择。乔木作为行道树,其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注意:①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②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③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在当地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子集中清扫;④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婊荫;⑤繁殖容易,适宜大树移植;⑥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⑦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河南桧、西安桧、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2.1.2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①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萌蘖枝过长妨碍交通;②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③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2.1.3地被植物的选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至关重要。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葱兰、麦冬、棣棠等。

2.1.4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2.2结合城市特点及景观要求,优先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树种。绿地植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2.2.1无毒、无臭、无刺、无飞絮等;落果对行人不造成危害(砸伤行人、污染行人衣物)。

2.2.2病虫害少或易于防治。

2.2.3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种类。

2.2.4绿篱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种类。如:日本女贞、小檗等。

2.2.5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种类作地被:应以 萌费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的冷季型草种为主。如:平校苟子、沙地柏、铺地柏等。

2.2.6行道树应以落叶、深根性、开展型树冠、耐修剪、寿命长的树种为主,并适应城市道路环境 条件,如耐早、耐癖薄士壤、抗海潮海雾、抗污染等。

2.2.7主干道苗木规格应达到胸径15cm、分枝点2. 7m以上;次干道苗木应达到胸径8cm、分枝点2. 2m 以上。

3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3.1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上海肇嘉浜路中间有宽21m的绿化带,种植了大量的香樟、雪松、水杉、女贞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绿地内设置了游憩步道,其问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了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3.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对行人和居民的危害相当严重。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30~70m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3.4城市立交桥的植物配置

围绕城市立交桥的绿化,常常是平面、坡面与垂直绿化互相结合的绿化形式,由于该区域交通相对较集中,大气污染及噪音较严重,绿化时要考虑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在不影响交通视线的前提下增加绿量,采取复层混交,但要注意疏密有致,使有害气体较容易疏散开。植物配置主要以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如东北地区常采用红松、云杉、樟子松,以花灌木、宿根花等进行合理配置。

4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园林道路的植物配置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整齐式园林行道树。植物配置形式:

①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且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②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节奏感和韵律感。③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应用形式较多。

④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4.1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以乔木为主。大规格乔木占总栽植数量的90%以上。互通立交桥绿地乔、灌木栽植面积应达到绿地面积的60%-70%以上。道路人行横道、拐弯处绿地不应栽植乔木及亚乔木;乔木、灌木种植面积应占绿地面积的80%。立体交叉面积较大的,按公园绿地配置;坡度较大处应以草坪式护坡绿化为主。

城市道路绿化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其优劣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环境美化和综合评价。对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者来说,应充分合理配置植物,做到遵循道路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绿化的同时起到更好地保护环境,挖掘出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出源于自然而胜于自然的意境。

参考文献

[1]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Ira].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 下一篇: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