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05 04:37:32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分析当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其跨越式发展,对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我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无论是从经济总量、经济集中度,还是财政收入和整体竞争力上,与东部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经济总量不到东部的二分之一。××年,东部地区县平均规模为亿元,是全国县域平均规模亿元的倍;而中部县平均只有亿元,比全国平均规模少亿元,仅是东部地区的%。二是经济集中度不及东部的三分之。××年,东部县超过亿元的个,占全国总数个的%;而中部县超过亿元的只有个,仅占全国总数的%(附表一)。此外在去年全国百强县评选中,中部仅获席,而东部达到席。三是财政收入仅为东部的三分之一。××年,东部县财政平均收入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亿元的倍;而同期中部县财政收入只有亿元,与全国基本持平,与东部相比差了近倍(附表二)。四是整体竞争力只有东部四分之一,根据第三届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东部地区县竞争力评为级达个,占全国总数的%,而中部只有个,仅占%。由此可见,中部县域经济无论是发展水平还是竞争力,相对东部都处于明显劣势。

⒉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一直以来,中部地区是全国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县域经济第一产业占有很高的比重,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明显,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小;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资源性加工企业规模小,能力弱;现代高科技企业起点低,数量少,产业的技术含量仍然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目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正处于工业化早中期阶段;而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表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开始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相对东部地区而言,整整慢了一个阶段(见附表四)。附表四: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与全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对比

⒊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县级财政运转困难。经济自主增长乏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县域投资面临困境。中部县域自然资源相对东部丰富,但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年中部地区社会投资总额只有亿元,而东部地区达亿元,其总额仅为东部的%、占全国的%。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中部县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年中部地区驰名商标在全国的占有率只有%,市场活力明显不足。三是县域消费市场低迷。××年中部县实现社会商品消费总额亿元,仅为全国的%;而东部县达到亿元,占全国比例高达%。由于以上原因,当前中部县级财政运转比较困难。财政收入占县比重比东部地区低了个百分点。而中部县财政刚性支出直线上升,目前有半数以上县级财政入不敷出,运转十分艰难。附表五:(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报期刊网、中国统计信息网和国家商标信息网数据整理)

⒋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使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年中部地区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只有亿元,而同期东部地区县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高达亿元,贷款余额仅为东部地区的%。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受中部地区县的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级企业工作更少,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强久吸引力,%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年中部地区科技产品总产值的全国占有量只有,而东部高达%,与东部相比差了个百分点(附表六)。四是对外开放度偏低。××年中部地区县域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占全国的;××年中部地区县域出口总额亿美元,仅为全国的,只有东部的%。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国际联系及其产品国际市场依存度是相对比较低的。

上一篇:企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本级经济规模推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