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时间:2022-07-05 04:00:52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摘要】商业银行为稳固银行各项业务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不仅是防范控制金融风险、保护银行财产安全的关键,而且是保障银行业务稳健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迅猛增长,银行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市场风险。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商业银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遏制不良资产的上升、防范内部案件、有效防止商业银行发生金融风险的关键。随着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及海外上市,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以及适应国内外监管当局对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是理论实践和实务操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仅可以保障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还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

1、设置了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按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了实施监督的机构,明确了内部控制工作的目标和原则,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

2、建立了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我国商业银行通过法人授权,明确了各级机构贷款审批权限;建立了分级审批、审贷分离、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等一系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贷决策水平、规范了审查审批程序、明确了信贷审查审批责任。

3、政府不断推动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近年来,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了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的立法,而内部控制建设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商业银行决策者的普遍重视,并已经在银行体系中建立了一套具有较强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内控制度,基本上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银行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国内外市场情况变化莫测,国际金融风险不断释放,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依然不够健全,存在着很多薄弱的环节,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1、控制环境方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观念存在偏差。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部门机构的纵向联系过于紧密,有违统一指挥原则,易出现政出多门的现象。

2、风险评估方面。重单笔或单项业务的评估,缺乏对银行整体风险的衡量及对银行风险的连续性测评,不能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条件作出反映。未能围绕银行经营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建立科学的、统一的、可量化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控制活动方面。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银行规章制度数量庞大,缺少整合性;内控制度建设不适应银行新兴业务发展的需要,内控制度与业务发展不同步;银行内各部门的风险防范职责界定不明确;科技投入不够,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内控手段的结合不到位。

4、监督评价与纠正机制方面。内部控制的评价系统不完备,各商业银行正是由于无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和控制程序,而直接导致了无法有效地进行评价,即使有评价程序,也只能流于形式。

5、道德风险控制方面。商业银行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建设没有制度化和体系性,没有将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建设分解成必须要完成的具体工作目标,也没有作为任务进行考核,更缺少量化评价。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协调社会环境。商业银行应建立良好的法人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2、完善会计管理体系和核算原则。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健全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业务记录,建立完整的会计、统计和业务档案,确保原始记录、合同契约和各种资料的真实、完整。

3、完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商业银行应利用计算机程序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对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实现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电子化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时了解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各个部门和员工的有关信息均能够顺畅反馈。

4、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全面的监督检查系统。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确立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地位,尽快构造一个具有独立性、超脱性和超前性的现代化稽核监督体系。在商业银行内部实行一整套银行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的监督机制,对监控对象作出迅速判断,变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检查为以预防为主的事前防范。

参考文献:

[1]吴念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1(1).

[2]李铁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

[3]李建忠,徐咏梅.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0(21).

作者简介:刘凌云(1988.1月——)女,甘肃通渭人,四川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法学、金融学。

上一篇:浅析人文精神在企业广告设计中的植入 下一篇: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