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领跑中国连锁经营

时间:2022-07-05 01:28:21

谁在领跑中国连锁经营

所谓连锁,连就是联合,实现规模发展;锁则意味着锁住管理,强化规范。连锁经营以其成本优势、规模效应,迅速成为零售业的主导,被称为三大零售业革命之一。1984年8月,首家以商标特许形式在北京落户的“皮尔。卡丹”专卖店的开业,被视为中国现代意义连锁经营的开端。之后,1986年,天津立达集团公司创办了“天津利达国际商场”,并在国内率先组建连锁店,拉开了我国本土连锁经营的序幕。从连锁经营这种业态进入中国开始,中外企业就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如今,连锁经营遍布中国大地,其中不少国外品牌连锁企业锋芒渐露,中国大地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商业竞争图景。那么,中国的连锁经营,到底是谁在领跑呢?

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百强的出炉或许能够为我们揭开这个谜底。

2006中国连锁百强出炉

不久前,商务部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了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百强榜单。自2001年始,中国连锁经营百强评比已有6个年头,在这6个年头中,确实可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联华超市占据了2001年、2002年、2003年的榜首位置,之后则是包括联华超市在内的百联集团连续两年独占鳌头,2006年则是国美电器让百联集团易帜。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的国美第一次登上了连锁经营的顶峰。

且看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百强!

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的销售规模达到了8552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2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高了11.3个百分点。门店总数达到了69100个,同比增长了57%,即使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增长速度也达到了26%的水平,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持平。员工人数达到了204万人,较2005年增长了31%。继2005年连锁经营100强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0.5%)后,2006年更上一层楼,提高到了11.2%。

百强名单中,国美电器、百联集团、苏宁电器分别以869.3亿元、770.9亿元、609.5亿元的销售规模列前三甲,紧随其后则是来自于香港的华润万家,其以378.5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列第四。

从榜单看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家电专业店一枝独秀,前30强就有5家家电企业入围,分别是国美、苏宁、五星、大中、宏图三胞,其销售规模和店铺数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了56%和54%.远远高于其它业态。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近几年来,100强企业的总销售规模平均增幅超过了30%。从单个企业看,100强企业平均销售规模达到了85.5亿元,较2005年的70.8亿元增加了14.7亿元:平均店铺数量为510家(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较2005年的383家增加了127家。很明显,我国连锁经营100强的总体规模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扩展。

更为可喜的是,从100强看的企业效益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不论是百货业态还是超市业态的经营绩效都大幅提高。如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店铺数量仅增长了14%.销售规模却上升了29%,其中上市公司部分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570.37%。百盛集团上市公司部分的经营利润增幅达78.2%。以超市和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不包括百货店和便利店)的企业,店铺数量和销售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增幅均为19%。总体库存周转次数由上年的平均11.7次,增加到12.2次。毛利率由12.6%提高到12.9%。

谁是领跑者

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规模、绩效整体改善,这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自2004年11月开始,根据WTO承诺,中国零售业已经全面向外资开放,有专家预测,外资零售企业可能在五年后占据80%的中国零售业市场份额,届时中资零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竞争考验。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禁不住地去想,经过两年来的全面竞争,国内连锁企业与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孰强孰弱。

从这个角度看,位列前十的连锁经营企业中,以国外品牌经营的零售企业只有3家,分别是排在第四的华润万家、排在第六的家乐福、排在第十的上海大润发。但在整个榜单中,国外品牌企业有18家之多。更让人惊讶的是,挟本土优势的国内企业尽管在销售规模、门店数量等方面超过了国外品牌企业,但是在效益、质量上却落后于国外品牌企业。2006年,18家国外品牌连锁经营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只有20%,不及100强平均水平,但同期销售规模增幅却达到了27%,高于100强25%的平均水平。其中,11家以经营大型超市(包括会员店)为主的国外品牌企业的单店销售规模达到了2.15亿元,大大高于国内同业态店铺的销售规模。国美电器,虽然在销售总额上位列第一,但其单店销售额只有1.06亿元,而11家国外品牌企业中,单店销售规模最低的深圳百佳也达到了1.07亿元,而家乐福、沃尔玛的单店销售额都上了2亿元。

尽管单店销售规模不能完全衡量中外连锁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我们都清楚,单店销售规模越大,往往也就意味着单位产品销售成本越低,相应地,其经营质量就越好。从这个角度说,国外品牌连锁企业的经营绩效要好于国内连锁企业。

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在中国的连锁经营市场中已经先行一步,这种优势不是体现在量上,而是体现在质上。如果从数量看的话,国外品牌连锁企业早就陷入了国内品牌的“大海”之中,但是,就在这“大海”中,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却能历经大浪而不颠覆,并且不断发展壮大,日益向中国零售市场的霸主位置迈进。

尽管从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名单看,国外品牌只有区区18家,店铺总数仅占100强总店铺数的1%不到,但是其销售额却占了100强总销售额的23%。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结合单店销售规模,我们不能不承认,一路走来,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在中国已经初具王者之气。

并购,为领跑占据先机

初具王者之气的国外品牌连锁企业是如何在国内连锁企业的“大海”中突围而出的呢?

近几年来,国外品牌连锁经营企业高速扩张,销售额高速增长,店铺数量也不断增加。2006年,家乐福新开了33家店,沃尔玛新开了15家店,麦德龙新开了6家。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11家外资零售商(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乐购(TESCO)、百佳、欧尚、永旺、华糖)新开店铺数量超过100家,也超过了2005年同期水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高速扩张的同时,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充分发挥了其高超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对卖场终端的管理能力,实现了数量、质量的同步突破。

国外品牌连锁企业高速扩张的秘诀是什么呢?并购国内已有的零售企业,再注入其在中国的业务、技术和产品,从而迅速进入中国市场,这就是它们的秘诀。

“一将功成万骨枯。”当一个个大型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忘记去探索背后的东西――那一个个更多的被收购、吞并、挤垮的小企业。我们简单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在中国的并购案例:2006年5月,全球最大的家电零售商百思买出手1.8亿美元控股五星电器:2004年,英国最大的零售商特易购斥资1.4亿英镑收购乐购50%的股权,并于2006年12月再次出资1.8亿英镑收购乐购40%股权;2006年12月,全球最大的家居零售商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2006年底以来,百盛斥资收购其输出管理百货店;2007年2月,沃尔玛宣布收购好又多35%股权,并将在以后逐步实现对好又多的控股;2007年3月,华润集团全资并购天津家世界超市……

当一个又一个国内零售企业被收购、吞并时,国外品牌连锁企业也正日益靠近中国连锁经营的巅峰。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借助于强大的资本实力和杰出的成本控制能力,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将成为中国连锁经营领域的王者。

面对日益强大的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国内连锁经营企业是俯首称臣还是奋起直追呢?事实上,充满韧性的国内企业一直在努力,并购也正是国内大型连锁企业常用的手段,如国美电器2006年将国内家电零售巨头永乐收入麾下,使其销售规模增长了74%,店铺数目增加了92%,一跃成为中国连锁100强之首。不过,规模的扩张固然重要,经营绩效的提高更应引起国内企业的重视。

挟天时、地利、人和,国内企业不是没有成为中国连锁经营王者的可能,关键就在于能否在这几年将内功练好。毕竟,相对国内企业而言,国外品牌连锁企业尚需一段时间在中国进行布局。

上一篇:西部企业R&D融资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商业银行国际化,绝非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