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记忆力发展过程等

时间:2022-07-04 10:49:19

宝宝记忆力发展过程等

0-7个月:短暂记忆周边事物。婴儿从一出生就具有了形成记忆的能力,并通过各种感官对自己周边常见的事物产生记忆,例如,通过气味记住妈妈,通过手感记住自己的小玩具,通过声音记住哗哗作响的玩具等。

7-9个月: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事物。长到7个月以后,婴儿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人或物。妈妈、爸爸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事物都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无需任何具体的提示就能想起他们。

9-12个月: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9个月以后,婴儿的活动记忆能力开始发育,他的大脑已经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发生在他面前的事情。

1-3岁:有了长久记忆。随着婴儿脑容量的增加,1岁尤其2岁以后婴儿的记忆力开始迅速增强,已经能够长久地记忆他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他接触到的事物。

儿童多咀嚼硬物能“美牙”

大家对牙齿美观的要求非常高,越来越多牙齿拥挤排列不齐的患者到口腔科要求矫牙。这类患者常要经历美丽之前的“丑陋”——需要戴一段时间牙套,有些甚至要拔掉几颗牙齿。

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预防此问题呢?口腔医师表示,儿时多咀嚼,能促进牙弓、颌骨与面骨的发育,改善一部分牙齿拥挤的现象。

牙齿拥挤跟牙齿“运动”得不够——12岁之前咀嚼过少有关系。专家在此建议家长:不要担心宝宝乳牙的承受能力,在孩子具备咀嚼力时,就要让他多咀嚼一些耐嚼的食物,这是有益于将来牙齿美观的。

“长尖脸”后代更要多咀嚼

颌骨发育不够,导致牙齿没有足够的“住房面积”,便造成了牙齿拥挤、牙列不齐现象。而乳牙全部换完之后(一般在十一二岁),颌骨基本定型,所以儿童时期多咀嚼硬物非常关键。

“孩子的食物不能太精细,在孩子有咀嚼能力时,就可以让他多吃点耐嚼的食物,如青苹果、熟黄豆、煮花生、芹菜等,”专家提醒道:“特别是父母的脸型若比较长、尖,颌骨一般比较窄,孩子可能遗传这种脸型;此外,父母本身就有牙齿拥挤的现象的,后代更要多多练习咀嚼。”

硬物≠耐嚼物

在咀嚼问题上,需提醒大家的是,能“增加咀嚼力”的食物不等于坚硬的食物。“要选择能让牙齿多嚼动的食物,而非需要牙齿‘爆发力’的食物。”专家提醒道。例如鸡翅、鸭脖子、肉骨头属于需要“爆发力”才能咬断的,非耐咀嚼的食物;而偏硬的苹果、莲藕、马蹄、芹菜等就属于需要“费力”多嚼的食物。

此外,也不建议家长给小朋友吃甘蔗来“磨练”牙齿,因为甘蔗含糖量高容易造成龋齿,又需要“爆发力”撕咬,容易咬崩牙,造成牙齿缺损。家长可以选择小朋友喜欢的食物,稍微煮硬一点,让孩子多嚼几下。 (时时)

上一篇:“车都”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 下一篇:工会在媒体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