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定位施肥试验报告

时间:2022-07-04 10:04:44

棉花定位施肥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由于磷素在土壤中易固定、流动性差,因此相对氮肥而言,磷肥被作物吸收利用一直比较低。大量施用,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增加土壤及环境污染风险。如何改进施肥方法,在满足作物对养分需求的前提下,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是磷肥的利用率,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基于此种设想,本试验将基肥施用方法由全层施肥改为定位施肥,通过对目前铺膜播种机械的改造。改装施肥设备,在播种的同时将肥料直接施于棉花根系密集的区域。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是磷肥利用率。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试验设在温宿县依希来木齐乡7村3组,前茬作物是棉花。试验前土壤氮磷钾养分测试结果,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定位施肥区为47mg/kg、15.6mg/kg、147mg/kg;常规施肥区52mg/kg、16.8mg/kg、149mg/kg。

2.2 试验材料

种植品种为楚杂一号。供试肥料尿素(N 46%)、磷酸二铵(P2O546%)、硫酸钾(K2O33%)。

2.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大区试验,设常规施肥区为对照区,面积2.4(667m2);定位施肥区为处理区,面积为3.0(667m2)。试验采用1.4m宽膜,一膜四行,株行距配置(30+50+30+60)cm。

2.4 施肥设计

犁地前,对照和处理各施农家肥3m3/667m2。对照区(常规施肥区)施氮肥(尿素)25kg/667m2、磷肥(磷酸二铵)25kg/667m2、钾肥7kg/667m2;处理区(定位施肥区)氮肥(尿素)25kg/667m2、钾肥7kg/667m2、磷肥通过播种机施于棉花两窄行之间,深度15~20cm。施肥量25kg/667m2。

2.5 调查、取样、化验分析及产量测定

棉花生长期间,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进行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调查、取土样和植株样,按照新疆地方标准分析方法化验测出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大田测产及室内考种工作。

2.6 栽培管理

试验地于4月6日--7日在原铺膜播种机具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改造,加装肥料箱及安装施肥装置,将所需肥料施人预定位置。完成施肥、整地、播种工作。

试验地棉花于4月22日开始出苗。5月10日定苗。全生育期共中耕、除草3次,给膜上与两行膜之间松土除草。6月25日揭膜追肥培土。6月27日进行第一次灌水。追施尿素10kg/667m2;7月13日结合第二次灌水,追施尿素5kg/667m2。试验地棉花于7月20日打顶,打顶时所有棉株平均株高达到75cm左右。全生育期喷施缩节胺化调3次,分别在6月24日(3g/667m2)、7月12日(5g/667m2)、7月31日(10g/667m2)。6月喷施2次啶虫脒防止蚜虫为害。

3 结果与分析

3.1 棉花生长发育与植株性状情况

试验期间,在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区各取两个点,每点10株定点对棉花生长发育与植株性状情况进行定期调查,详见表1。由表1看出:各生育期常规施肥区棉花生长较旺盛,株高和真叶数偏高于定位施肥区。但是定位施肥蕾数、果枝数、花数和铃数等主要产量因素较常规施肥有增加趋势。

3.2 主要经济性状及实际产量分析

9月20日进行测产,10月16日进行室内考种工作。试验田棉花吐絮成熟后,在每个点取10株定点调查单株铃数,测定铃重、衣分、籽指、衣指四项指标,按三次重复的平均数,详见表2。由表2看出,棉花收获以定位施肥高,单株铃数6.95个、铃重5.86g、皮棉产量176.7kg/667m2,比对照增产13.3kg/667m2,增产率8.1%。

3.3 土壤养分变化

试验田土壤分别于播种前、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按深度0-20cm和20-40cm土层取样,每小区宽、窄行分别离棉花10cm、20cm各取二点混合,进行氮、磷、钾养分测定,详见表3。从以上土壤养分变化结果可见,土壤磷含量集中在0-20cm土层,在此土层定位施肥区磷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区,0~40cm土层磷含量变化不明显;两区氮和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具体数据略。

3.4 植株养分变化

试验田植株四次取样,分别于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每小区内外行连续取5株,进行氮、磷、钾养分的测定并算出养分吸收量,详见表4。从表4可看出,定位施肥区棉花植株各器官在各生育期吸收的磷含量普遍高于对照区;棉花植株各器官吸收的氮和钾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基本持平,具体数据略。

4 结论

理论上说,通过棉花定位施肥可减少磷肥的投入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从试验田产量情况看,由于今年因试验田棉花多次受到天气的不良影响,增产效果尚不十分明显。但从根区土壤磷浓度及植株样化验分析结果看,定位施肥区磷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区,试验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其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上一篇:双低高油油菜新品种种植优势分析 下一篇:瓜菜多喜叶面肥在打瓜上的施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