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对实验课堂活动的影响

时间:2022-07-04 09:14:21

浅谈高校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对实验课堂活动的影响

[摘要]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与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对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影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高校实验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员 实验课堂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205-01

高等院校实验员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学能力是实验员教师能力结构的最重要要素,也是影响实验课教学质量提高的主导因素。下面针对高校实验员,谈谈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对课堂活动的影响。

一、教学能力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一般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问题:实验课的主要内容。这一问题要基于教学原则,秉承教育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学情分析。怎样完成实验内容。这一问题是如何运用实验室的仪器设施来实现教学内容。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这一问题是怎么解决优化教学效果的问题。教学过程本身包含诸多要素,教学设计应当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力求实现优化教学。教学设计的有效化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

与具体教学实践相比,教学设计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较为明显,要将其转化为带有实践性的各种符合教学设计需求的教学策略,则需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得以体现。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规律,对教学能力的规范和稳定具有调控作用,可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效能。[1]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都与教学活动中“度”的把握相关,前者偏向于“度”的调整,后者偏向于“度”的规定,设计与能力的充分结合才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情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能力对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影响

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是其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才能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以便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即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身发展、终身教育。

实验课就需要教师利用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能力。教师运用教学组织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引起学生学习思考。教学设计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对学生情感的发展、思维的发展,都应有激励的价值。教师灵活运用监控能力维持教学秩序,实验课堂比理论课堂开放,可越开放越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各种各样偶发事件都会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处理好在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运用反思能力积极评价“学生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应当不断给予评价,从“调动学生参与”的思想出发,评价根本上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积极的正面的肯定,这就是激励的价值。[2]

三、教学能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结构具有新奇性、独特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需要。[3]作为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和人才观,在教学中切实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验课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教师利用综合教学能力,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在教学时做好适当的安排,如提供思维材料、营造思维情境、采用启发和促进思维的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受到鼓励,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运用教学组织能力,利用探究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探索性实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各种创新活动的源动力。有了这两点,才有创新的意识,有了创新的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教师运用综合教学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除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外,还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的鼓励学生猜想,且具有善于对猜想进行验证的科学态度。

实验课的成功与否与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活动具有深远影响。提高实验员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每个能力要素都不可或缺,而且必须与时俱进,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实际需要,构建实验员的教学能力对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影响体系,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从而自觉的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硕林,吴广贤.情景实验的而设计与实施[J].嘉兴学院学报,2003(1):56-59.

[2]张红梅.实验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0(16):108-110.

[3]刘琛,羊旺庭,张金凤.浅谈实验创新与教育方式拓展[J].今日科苑,2010(4):78-81.

上一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改革 下一篇:我国“三大区域”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