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公物仓资产管理

时间:2022-07-04 07:23:35

浅谈政府公物仓资产管理

说起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往往会自然地想到国有资产在运转中因制度不严导致领导贪污、暗设小金库、公款私存、非法挪用等造成的流失,以及国有财产因管理不善导致职工自窃、外人侵占、低价拍卖、中饱私囊等造成的流失。而另一种不流而失的流失--因为资产未能发挥出最大潜能而造成的闲置浪费,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由于资产潜能未能充分利用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浪费可达360多亿元,令人触目惊心。

一方面,各行政事业单位每年编报上来的项目支出和购置资产的需求,远远超出实际财政保障能力;而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到位,重复配置、随意处置、闲置资产等行为较多,资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益低下。

在行政事业单位,因重复建设或重复购置而产生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落后等问题,是多年来社会各方关注热论的焦点话题之一。如何像抓资金管理一样抓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成为目前财政工作的新问题。

一、国有资产使用现状

为配合各项活动或工程的开展,各地往往需要组建一些临时机构。而随着活动的结束、临时机构的解散,一些办因临时机构成立而购买的公设备极易被闲置或流失,常常是“人去楼空,资产无踪”。此外,罚没物资的保管问题也让相关部门很棘手,由于没有专门的保管场所,且缺少保管和处置的统一标准和方法,罚没、暂扣的物资长期积压,未免出现毁损和流失。

这种由行政事业单位重复购置、重复建设以及不合理使用等而造成的资金和资源浪费,从资产管理角度看,是行政性国有资产和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位或管理缺失,归根结底是由于政府理财决策不够科学。

二、公物仓资产管理办法的研究

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资产需求与财力保障之间的尖锐矛盾,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目的出发,河南省运用科学的理财决策,在全国率先建立“公物仓”,即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管理公共资产的职能,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减少资产重复配置,促进资产整合利用。

公物仓顾名思义,是指党政机关举办大型活动(会议)及组建临时机构的物资设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公物的保管、租赁、出借、调剂及处置等工作,这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一种举措。

为使闲置的国有资产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公物仓管理办法规定,凡使用财政性资金一次性安排的大型活动的公物,被撤销单位和临时机构的资产,及多余、闲置和罚没的资产,必须统一纳入公物仓管理范围。公物仓将根据各类资产状况、特点及其利用价值进行整理排队,再为这部分资产找到合适的“出口”。

公物仓可分为3个库房:办公设备库、办公家具库和交通工具库,分类储存回收及可调配物资。对于一些大型物资或者特殊、专用设备,则采取专账管理,委托代管的方式。

(一)公物仓的工作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举办大型会议、节庆活动及组建临时机构所需又不能自我调剂解决的物资设备(除一次性消耗用品外),由牵头单位向公物仓主管部门提出物资调用申请,经批准后按所持的“公物仓资产调用清单”向公物仓借调资产。公物仓保管人员严格按照清单所列的项目办理资产出库手续,并记录资产出库时间及应交回时间。公物仓对调用的资产实行跟踪管理,确保借出资产的安全完整,对逾期不交回的资产要及时进行催收。使用单位对从公物仓借用的资产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不得截留、挪用、调换、私分或擅自处置,确保借用资产的安全完整,并按期归还。

当公物仓资产无法满足活动(会议)、组建临时机构的调配需要时,由公物仓会同申请单位提交“公物仓资产购置清单”,申请购置经费,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由公物仓统一购置后调拨单位使用。

凡是属于应上缴公物仓的资产、物品,由上缴部门、单位填写“移交公物仓资产清单”,公物仓保管人员严格按照清单所列项目(包括移交单位、资产名称、数量、规格型号、购置时间、原始价格等信息)逐一验收入库,并由交接双方规范办理交接手续,入库资产由保管人员按资产类别分库存放,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罚没物资由执法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后,执法部门将资产移交公物仓。

(二)公物仓资产的管理范围

(1)经党委、政府批准举办大型会议、节庆典礼、文化展示、经贸交流等活动使用财政性资金统一购置或接受捐赠的可循环使用的实物资产。

(2)被撤销的单位、政府临时性机构收回的实物资产和因单位合并后多余上交的实物资产。

(3)各单位的闲置资产,包括不需用的资产、已更新淘汰但仍具使用价值的实物资产,如:各单位更新车辆交回的仍可继续使用的旧车等;

(4)国家司法机关和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依法没收追缴的可作为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财产。

(5)其他收回可循环使用的物资。

(三)公物仓物品的入库手续

公物仓物品的入库手续分别是移交入库、归还入库和罚没物资入库。

1、 移交入库

大型会议、节庆典礼等活动结束后或单位、临时机构被裁撤后15天内,相关单位应将符合公物仓管理范围的资产及时移交公物仓。上缴资产时,应填制“固定资产调拨报批单”,并附资产相关凭证、资料,经相关单位审核确认盖章后,由中心组织验收入库,验收内容包括:移交单位名称、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原始价格、购置时间等信息,并在公物仓库存资产登记簿中序时作入库登记。财政国库收付中心据此核减移交单位的账面资产,同时将该资产登记在公物仓名下。对逾期未上缴的资产,中心要及时进行催收,逾期30日无正当理由仍不上缴的,公物仓不再回收,经中心分管领导签审后,交由财政局相关职能科室按资产原价扣减相关单位的经费,并将资产所有权划归资产使用单位。

2、归还入库

借用单位归还资产时,应填制“公物仓资产归还单”,并附“公物仓资产借用单”,同时确保归还的资产功能与借用时一致,有损坏的必须修复后才能办理归还手续,中心据此在公物仓库存资产登记簿中作入库登记。对逾期未归还的资产要及时进行催收,确保借出资产的安全完整。借用的公物仓资产逾期三十日无正当理由仍不归还的,公物仓不再收回,经中心分管领导签审后,交由财政局按资产原价扣减借用单位的经费,并将资产所有权划归借用单位。

3、 罚没物资入库

执法部门将符合公物仓管理范围的罚没物资移交公物仓,由中心组织验收入库,规范办理入库手续,登记公物仓库存资产登记簿。

(四)公物仓物品的出库手续

1、调拨单位使用

公物仓资产经市财政局审批同意调拨使用的,由公物仓根据“固定资产调拨报批单”办理出库手续,并在公物仓库存资产登记簿中核销该资产。财政国库收付中心根据“固定资产调拨报批单”核减公物仓账面的相应资产,同时将该资产登记在资产接收单位名下。

2、 单位临时借用

因举办大型活动(会议)或组建临时机构需向公物仓临时借用资产的,借用单位凭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至公物仓办理借用手续,填写“公物仓资产调用清单”,经公物仓审核确认后规范办理出库手续,同时在公物仓库存资产登记簿中作出库登记。

(五)公物仓物品的仓储管理

公物仓物品的管理分别有实物管理、账卡管理。

对于实物管理,公物仓指定专人负责公物仓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公物仓资产进行分类保管、定期查验、及时维护,以保证资产性能的安全可靠。

对于账卡管理,公物仓按规定设置“公物仓库存资产登记簿”和资产卡片。资产登记簿序时登记,正确反映资产的入库、出借、回收等增减变动信息。资产卡片则应记载资产的编号、名称、规格、购置日期、价值等详细资料,一物一卡,同时还须定期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为充分利用公物仓资源,对使用频率较低的物资,还可尝试向社会有偿开放,所得收入上缴财政;公物仓将坚持按照基本满足办公需求的原则配置办公物资,力争通过科学、精细的管理,精准、合理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益,充分发挥公物仓在推进低碳机关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三、规范公物仓资产管理的建议与展望

继河南之后,公物仓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为了进一步规范公物仓资产管理,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要认真规范本部门相关资产管理,对应上缴公物仓统一管理的物资,要尽快办理手续,及时入仓管理;各行政执法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对现有的罚没、暂扣等物资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清理核查,对能入仓集中管理的财物统一纳入公物仓管理,对不能集中入仓管理的物资建立异地封存物资档案,报公物仓管理办公室备案;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之机,规范政府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对具备入仓条件的各类非经营性闲置国有资产,逐步纳入公物仓管理;要健全和完善公物仓管理机制,注重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提高公物仓管理水平。

公物仓下一步将重点在资产评估、网络信息化管理、政府性公共资产调配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让公物仓管理更加透明、公开;公物仓还将逐步完善公物仓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对公物仓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培养,使公物仓的整体运转更加规范、严谨、快捷、高效,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篇:试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与创新 下一篇:复杂岩性构造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