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充满活力 培养美学意识

时间:2022-07-04 07:10:51

课堂充满活力 培养美学意识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本文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这一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初浅地探究使得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策略。

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相信并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在我检查预习情况时,一个女学生答错了,我没有责怪,而是说:“没关系,我们的这趟列车有个特点,那就是可以先上车后买票!”一句玩笑,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果然,几分钟后,她抢答了一个颇具挑战的问题,为自己挣了个满堂彩。这个事例告诉我: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课堂教学的活跃,在于教师不断地增添日常教学的“花色品种”。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进入课文,在表演中创造发挥,从而使课堂活泼有趣。如我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学生们兴致勃勃,练习了一段时间,表演起来绘声绘色,极其精彩。与此同时,我还经常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影像资料供学生观看、供学生利用,以此来提高表演技巧。

三、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1.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桔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2.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象和大胆想象,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来。

四、语文学习要注重培育美学意识

1.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如果不能落实到运用上来解决的实际问题,那就相当于学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屠龙术”。因而,平时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注重在实际运用中积累基础知识,使学生实实在在从生活中学语文,也让语文知识方便和丰富他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地提高考试成绩,这样就让学生在实际应用,考试成功中水到渠成地发现了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美。

2.语文学习要突出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收获的同时欣赏美,感悟。

学生梳理一种知识或探究一个课题,可以从教材所设计的几方面着手亲身探求,收获果实,感悟语文的魅力。因此,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教学“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就要指导学生从走近新词新语、新词新语的产生、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个角度展开探究,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等五个方面搜集有关例子,探究新词新语的来源,特别提醒学生要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搜集和分析例子。只有这样,才可渐渐地在严谨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举一反三去探究其它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收获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就会感悟并欣赏到成功学习之美。

3.语文学习要切近生活,感悟语文课堂鲜活的人文。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学习与生活切近才有生气。新教材是在认真调查学生情况和了解当前文化热点、焦点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的,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和现实性。如新词新语、影视文化、语言交际等,既是当代的热点,又与学生生活非常切近,学生探究起来自然不会枯燥。如“奇妙的对联”专题,表面看起来对联是陈旧的古代的文化现象,却因一直活跃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它便既老又新。如让学生“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副对联。”这样的课题,把老课题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做题中学生就可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这一探究专题,学生探究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称谓语、禁忌语和婉言法等交际语言现象,教师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不同场合中,使他们待人接物语言运用连贯、得体,举手投足谦和、儒雅。这不仅能及早培养他们的处世能力,也使他们的学习闪耀出语文的人文美。

语文是文化的、科学的语文,是朦胧的蓬莱仙境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流动的韵律,是蕴含悠远的诗意,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新课程本着“梳理探究”语文美的改革精神,对教材进行了刻意地设计,让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便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透视这一点,就可探究到新课程语文学习是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和创造美的教学历程。

上一篇:让爱在这里自然流淌 下一篇:合作学习 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