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几棵树,还我大片树林

时间:2022-08-29 09:54:09

放弃几棵树,还我大片树林

摘要:中小学生课堂效率一直是教育界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学校就创新性的提出了“减负增效”这一大胆的举措,学生课业负担要减下来,但是也不能降低原有的效率。师生们对这一举措的态度是非常的支持和响应的,于是开展了许多有关“减负增效”的活动,在一起讨论如何有效的实行这一举措,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甚至连九年级这个竞争最激烈而又最经不起实验的年级,也敢于做“领头羊”,率先实行“减负增效”工作,结合几次大规模的考试,实验证明它是有效的,是值得我们花心思用行动来好好落实的一项积极有用的举措。

关键词:减负;增效;课堂;夹生饭

本人从教的学生都是外来民工子女,有的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直到上初中才带在身边,有的是从简易小学升上来的,普遍基础较差,个人行为习惯差,学生没有责任心,父母整天忙于生计,淡化孩子的教育管理,对孩子的要求也很低。

而我的这帮学生课后不能指望,他们有的要回家帮着做家务,带弟妹;有的因为父母还没到家,他们也在外面逗留。这样的情况下,那只好利用在校的有限时间,而对于基础这么差的学生,教学上还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课时,那只好每天烧点夹生饭,在七、八年级由于自习课比较多,就再找点时间给他们炒炒冷饭,像这样反复的大量的讲解勉强可以对付过去,你在这里卖了不少力气,但是他们一部分却非常的不领情,你这个老师只喜欢多上课却无效果,实在不喜欢这盘夹生的回锅饭,有的炒了半天还是不熟的更加生出厌学情绪。虽然每次考试下来勉强能跟上别的班级的步伐,但是这两年事倍功半,弄得我身心俱疲,吃力不讨好。到底用什么方法才有“回天之术”呢?我苦苦探寻着。探寻着有种方法能事半功倍,改善我们师生目前的困境。

转眼到了初三,又增加了几门科目,由于每堂课的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鉴于此,我每堂课为了赶进度,每天都烧着夹生饭,还没有时间焖就下课了,而且还找不到时间回锅炒。到了下节课,由于他们回家没有好好复习和预习的习惯,使得第二天的课更加的夹生,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先抓抓还能上的一些优秀学生也开始有拒食的倾向。我和我的学生更累了,非但没有“减负增效”,却变成了“增负减效”。我对自己的一些做法有着更多的疑惑和顾虑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不改变我对他们的初衷――让他们多学点知识!经过几次的试验,我找到了一点头绪,自信心的笑容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脸上。

我从赶进度变成了赶质量,更有效地利用好每堂课的45分钟。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我比以前更精心备课,有更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果预设的几个目标感觉到可能不能一堂课都能掌握,那就赶紧缩版。“减负绝不能降质,减负更应增效”,事实上,减负与增效是成正比关系的,两者乃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一种良性的势头发展下去。那么,如何在更精确的时间内完成更精确的任务呢?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更应该在备课、授课、布置作业等环节下工夫、动脑筋,利用每一步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重复、烦琐甚至错误的行为,保证在课堂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切合主题、切中要害,每一个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有意义、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核心,并能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起到积极作用的,每布置的一道习题都是经过反复锤炼和思考。与其像原来一样胡子绳子一把抓,还不如把精挑细选的题好好的煮,焖熟了显得更香,要学会舍得放弃。总之,作为教者,把好“减负增效”的第一关;

二、每堂课在15分钟内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并且掌握三种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一般是一个例题配备相应的练习,然后再稍微加深一点上第二个例题再配备练习题。实行的是梯度教学。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在减负增效,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

回想起在最后的3个月复习冲刺阶段,本班学生共有42人,在平时的摸底中能及格的大约有15人左右,大部分同学不能好好的听完一节课,布置回家的作业基本不能完成,与家长也没法沟通,因为他们要求孩子毕业后务工或者上个技校什么的。鉴于这种情况我狠抓课堂45分钟,在前15分钟内让学生必须完成填空、选择,然后利用10分钟马上乘热打铁进行讲解,把每一题涉及到的知识和概念写在该题旁边;接下来再用15分钟做计算题和简答题,在他们做的同时我边巡逻边批改并及时的指点出来,最后的5分钟用来讲大部分同学有困难的。最后的两道大题第二、三问让大部分同学放弃,小部分同学做好让我面批、讲解。这三个月的冲刺我基本上抓住了有效的45分钟课堂,每一次的摸底都小有成就感,我们师生自信心也增加了。在最后的中考中,本班学生及格竟然达到28个,90分以上的竟然有8个,这好像是无可思议的事情,但是这确实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宁愿来不及教完规定课务,也要让所教的内容被弄懂,也许放弃了几棵树,还我大片树林。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尝试。与其每堂课都想讲到位,却由于贪心又讲不完,每题都烧成了夹生饭,不如舍弃一些,剩下的烧饭时多焖会儿,讲解例题讲透讲懂,这样米饭来得更松软点,学生掌握的新知识点运用的更自如“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宁放弃几棵树木,还我大片树林!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积极开动脑筋,向其他老师学习更好的方法综合利用。让我的学生们学得更轻松,快乐,扎实!

上一篇:让农村孩子也能踏上阅读快车道 下一篇: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