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统计核算原则

时间:2022-07-04 06:55:22

也谈统计核算原则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统计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常用的十三条原则。

关键词:统计;统计工作;统计推断;统计核算;统计原则

原则是人们行为的指导思想。统计工作中也有很多原则,本文对其中较为重要的、常用的十三条原则进行概括及简单介绍。

客观性(真实性)原则。统计资料的收集要客观、真实,不能谎报、瞒报。它是统计资料准确性的保证,是统计法的要求。

独立性原则。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应受第三方(主要是行政)的干涉。统计法没有规定统计资料的收集与上报要独立于行政之外,但本人认为没有独立于行政之外的统计资料收集和上报,就没有客观性可言。因此,独立性原则对统计工作是很重要的。

及时性原则。统计资料要及时地收集与。因为统计资料对管理部门的决策至关重要,要求有更高的时效。

大量性原则。统计对客观事物规律的研究需要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来完成。个别现象通常会带有随机性,但大量个别现象的随机影响则可以相互抵消,使总影响为零。大量性原则的依据是大数定律。静态方面它是统计抽样推断的理论依据,动态方面它是长期趋势分析中移动平均法的理论依据。

均匀分布原则。组距式数列中总体单位标志值在组内的均匀分布或间隔时点数列中两个间隔时点之间指标值的均匀变化。在组距式数列中,每组都有一定的总体单位,每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是不等的,但我们假定他们的数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没有此假定,组中值的平均意义将消失。在间隔时点数列中,通常只收集月初或月末数据,当要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序时平均数时,就必须假设指标值在两个间隔时点之间的变化是均匀的。这个原则主要应用于组距式数列中的再分组、组中值计算和中位数计算及隔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计算。

上限不在内原则。编制组距式数列时边界值的归组原则,意为上限(最大)值不在本组内。按照此原则,边界值应归入下限所在组。

随机原则。随机是指不受人为干扰。统计中的随机原则是指抽样调查中样本单位的抽取要做到不受人为影响,以保证每个总体单位被抽取机会的均等性。这是保证统计推断准确性的基础。

小概率原则。小概率是发生可能性很小的概率,通常≤5%。小概率原则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一般不会(或不可能)发生。根据小概率原则,我们用一个样本来检验假设的成立与否。如果假设成立的话,样本统计量应该以很大的概率落入我们的接受域范围。若一次试验中的样本统计量竟然落入了小概率的拒绝域范围,我们则有理由怀疑原假设的正确性。

足够近(远)原则。样本指标值离假设值足够近我们接受原假设,足够远我们才拒绝原假设。此原则应用在等值假设检验中。比如说我们假设某批产品的平均重量等于100g,我们抽取一个样本来验证假设的成立与否,因为所抽取样本均值刚好等于100g的可能性几乎是0,故我们不能因为样本平均重量不等于100g而否定原假设,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样本平均数离假设值100g足够近(比如99g或102g),我们就接受原假设。足够近是个相对概念,它依赖于显著性水平和平均抽样误差。显著性水平越高,足够近就要求更近。平均抽样误差越小,足够近也要求更近。

足够小(大)原则。当样本指标值足够小(大)时接受原假设,否则拒绝原假设。此原则应用于小于(大于)假设检验。当原假设为小于假设时,我们要求样本指标值足够小才接受原假设。比如我们假设某批产品的含水率小于等于10%,我们抽取一个样本来验证原假设是否成立。只有当样本的含水率足够小(比如小于10.5%)时,我们才接受原假设。当原假设为大于假设时,我们要求样本指标值足够大才接受原假设。比如我们假设某批产品的合格率大于等于95%,我们抽取一个样本来验证原假设是否成立。只有当样本的合格率足够大(比如大于94%)时,我们才接受原假设。足够小(大)也是个相对概念,同样受显著性水平和平均抽样误差影响。

经济领土原则。经济领土是由一国政府所控制的地理领土构成,包括本国驻外飞地,但不包括本国国土内的飞地。经济领土原则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进行的生产才是该国的国民经济生产,在一国经济领土所创造的增加值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当前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就采用经济领土原则,而非国土原则,也非国民原则。

谨慎性原则。用样本资料取代总体资料来计算某些指标(如抽样误差或回归误差)时,我们通常把误差适当放大。比如回归分析的估计标准误差计算公式Sy= (式中y!表示估计值,n为样本容量,m为待估参数)的分母就比样本容量n小m(其分子n项累计,分母是n-m,等于把估计标准误差放大)。这样做等于在误差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我们估计的把握度,故称其为谨慎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事物在未来不远的一段时间内的变化保持现有方向。如事物现在的变化方向是线性上升的,其

在未来不远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线性上升。此原则是长期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中预测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梁钱德.基础统计[M].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肇庆市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研究 下一篇: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