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服务业业态及其发展

时间:2022-06-22 05:39:59

论现代服务业业态及其发展

摘要:现代服务业的业态特征是深度专业化、资源整合与大规模操作,它是从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演进产生的。我国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应该树立现代服务业理念。现阶段重点发展生产业以及扩大开放引入竞争,按现代服务业的业态特征决定其市场结构。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生产业;深度专业化;业务外包

一、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服务业是个历史悠久而涵盖面广泛的行业概念。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广义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这个产业概念,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科研、法律、旅游、房地产、仓储、运输、邮政、电讯等行业。服务业中许多行业是很古老的行业,是工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出来并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行业。随着人类现代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这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排序和从业人员比重排序变化,发达国家两个排序都是三、二、一(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简称,以下同),我国目前的产值排序是二、三、一,就业排序是一、三、二,服务业的排序越靠前,说明服务业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越重要。

需要明确的是,服务业中成长快,对社会经济生活作用日益显著的是现代服务业。目前有文献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金融、保险、电信、教育、咨询、物流等行业。事实上,这些行业很早就有,只是现在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这些行业的科技含量很高,而具有浓厚的现代化色彩,显然这不是现代服务业的全部内涵,这只是仅从科技层面对服务业中的行业所作的划分,把科技含量高的一些行业看成是现代服务业,而把科技含量低的一些行业,如理发、餐饮等看成是传统服务业。实际上,现代服务业是在传统商业、服务业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是在高科技、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管理支撑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型服务业态。

现代服务业区别于传统服务业的五个特征:一是具有融入现代城市的综合功能,能用崭新的业态满足现代人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二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具有不断创新的综合竞争能力;三是作为社会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上游可创造产品和效率,对下游可创造市场和需求;四是以知识知识经济为依托,拥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各种技术专家群体和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五是现代服务业的企业大都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架构,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判断一个服务行业是否属于现代服务业,应该看其业态是否具备或基本具备上述几个特征,才能对其加以识别。按上述现代服务业的业态特征来观察我国服务业中的各个行业,可以看到三类情况:传统服务业,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目前,大量存在的是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而真正的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萌芽状态。

二、现代服务业的演进

现代服务业是在传统服务业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这种创新要经历两个阶段的演进过程。

(一)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转变

这种变化的动因在于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膨胀,要求提供服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所容纳的交易人数越来越多,此时的服务作为一种产业样式的发展,它的复杂度和整合度越来越高。因此,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演进阶段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更加规模化,尤其是网络化。比如,一家银行可以在国内和国外设立很多网点,众多网点借助IT、ERP等很多软件使其整个信息传递效率非常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结算。但是,要注意到的是,这家银行是以个体形态出现的。在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过程中,企业以个体形态出现在当前还是相当普遍的。即使是商品制造者也扩大了自己的服务功能,把服务作为提高商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因而对服务创新空前重视,甚至对其投入有时超过了产品的投入。比如,海尔建成了快捷的物流系统,市内当天交货,省内两天交货,国内4天交货,配送效率很高,但海尔是以个体存在的。又如像阿迪达斯这样的制造商也可以成为服务商,它已经不存在传统定义上的制造功能,所有的行为就是发包、分包以及在这个意义上的分销组织服务。它在B2B领域是一个制造商,而在B2C领域则是服务供应主体,对该公司而言已经服务化了。它借助很多现代化手段扩展了服务边界,提高了服务效益,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现代化企业,但是它仍然以一个个体而存在。在一般企业的现代化还没有实现的时候,谈现代服务业为时过早。当一个企业实现了现代化,但却以个体形态存在,即使它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是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演进的一个阶段。

(二)从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当我们观察作为个体的现代化的企业时,可以看到在个体中包容很多单位或者环节,而且是复杂的网络结构形式,能够在广阔的领域当中传递服务信息或者物品。因此,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提供了一个服务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具有很多的环节,那么,现代服务业就是由这个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所变成的行业。比如,研究与开发是原来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在现代服务业理念下,原来的研发环节可以演变成专业的研发公司;客户服务是每个大企业都有的环节,但所有的企业都不需要自己做客户服务,可以委托外包给专业的客服公司去做,于是客户服务就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化行业。由此可见,由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演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度专业化以及以此为核心进行整合的过程。作为现代服务业,其整合资源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比第三方物流更为发展的第四方物流,没有运输队,没有仓库和码头,所有这些物流介质都不存在,但是它可以完整地掌握所有这些资源,同时拥有具有规模的用户信息,根据用户需求,用最佳的计算形成有效的配置模式,从而为用户提供不是其自己拥有的、却是最优化的资源。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服务业业态下,深度专业化与资源一旦实现整合就具备了把单一环节做成大规模产业的能力。由于在整个服务业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大规模的,所以从整体上就拓展了服务业的疆界,深入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也就实现了所谓“服务经济”。

三、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产业跨度较大,服务业正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转换,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

(一)要明确树立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理念

目前,我国大量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中的企业已经做得很大,但其经营理念仍旧是传统的,总是觉得自己的服务附加值很大。在这种传统理念支配下,现代服务业不可能形成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的核心,就是充分的专业外包化。在此理念支配下,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比如,金融研究和服公司Tower Group调查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的金融业务外包浪潮,在所有行业中,金融业的外包规模仅次于制造业,主要发包市场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地区。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不断加强,全球最大的15家金融服务企业将扩大信息技术项目的外包业务。有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里,美国金融业价值3560亿美元,占整个行业成本15%的业务将被离岸外包。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像客户服务这样的现代服务业低端业务外包不太发达,而像研发外包这样的终端服务才刚刚起步。根据零点研究咨询公司的调查,高端的全球结算中心和专业化的软件外包公司在全世界有100多家,其中有8家在印度,而没有一家在我国。不过,可喜的是,我国已经迈开了向全球金融外包中心前进的步伐,2005年7月,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正式挂牌,标志着国内首家金融外包业务示范基地成立。这对国内金融业以及其他服务业能产生多大带动作用,其前提在于能否彻底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只有在专业化外包理念指导下,我们才能着手于低端服务市场,着眼于高端服务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我国的现代服务业。

(二)现阶段应重点发展生产业

所谓生产,又称“生产者服务”或“生产服务”,是指那些作为商品或其他服务生产过程的投入而发挥作用的服务,它面向中间用户和最终用户两个市场。生产业的覆盖面十分广阔,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房地产、工程和产品维修、运输、通信、广告、仓储、人事、行政等等。众所周知,由于国际上的产业转移,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规模空前增长,其GDP比重占到50%以上。但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不少制约。比如,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未能根本改变,节能、降耗、减排任务依然很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可供运用的金融产品太少;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尚未普遍推广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制造业不可能长足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难以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走什么都由企业自己干的老路子,而要走制造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新路子。进一步说,就是要以现代化的生产对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改造升级。对制造业企业而言,业务外包将成为战略管理的必然选择。

(三)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引入竞争,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根据前面对现代服务业的业态分析可知,现代服务业是专业化程度很高、资源整合能力很强、适于大规模操作的产业。因此,它的市场化程度低于一般传统服务业,而高于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其垄断程度处于中等,市场上通常会产生相对集中的少数领航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一定程度的垄断是由现代服务业的业态特征决定的,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而不是行政垄断。据零点研究咨询公司的调查,我国目前所有的服务业领航者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只有IT行业中有一家民营企业携程网和一家外资企业阿里巴巴网。当前国有企业带有很强的行政垄断色彩。比如电信服务业中,尽管政府为中国电信配备了网通等几个“小兄弟”,但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是十分牢固的。行政垄断企业可以获得巨额垄断利润,但服务效率和质量低下,全行业的效益难以增加,不能增进社会福利。因此,我国现代服务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打破行政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引入竞争机制,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来决定行业的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王守法.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陈宪,程大中.中国服务经济报告2005[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朱晓明,潘龙清,黄峰.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M].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作者为该单位副院长、副教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上一篇: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创新环境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区域主导产业的定位方法探讨